妙笔阁>玄幻奇幻>异世孽缘>第四十二章集谛四相
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四谛”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又称四真谛、四圣谛,是佛陀一代时教之基本教法。

苦谛:说明世间有情悉皆是苦,

即所谓有漏皆苦,有三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和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苦谛四相”无常

无我

集谛:说明引起苦果的原因,而集谛之因,以业为正因,烦恼为助因。“集谛四相”因

灭谛:又名涅磐,明集谛理,断尽烦恼业,则得解脱。“灭谛四相”灭

道谛:随顺趣向涅盘之道,详见三十七道品。

“道谛四相”道

四谛概括了两重因果关系:集是因,苦是果,是迷界的因果;道是因,灭是果,是悟界的因果。

释迦牟尼成道后,在鹿野苑(h,现今波罗奈城benares附近)初转法轮,即为陈如等五位贤者宣讲了四圣谛,五人各有所证悟,而求出家成为五比丘僧。

佛教世界观用语。指众生所存在的三种界域。又称三有。其意义略如下述∶

欲界∶指有食欲、淫欲、睡眠欲之处,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及六欲天。

色界∶指有净妙色法之处,即四禅天。

无色界∶指无有色法之处,即四无色天,或说尚存微细色法之处。

六道,佛教世界观用语。指凡俗众生因善恶业因而流转轮回的六种世界。又称六趣。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其中,地狱、畜生、饿鬼称三恶道,或三涂。阿修罗、人、天称三善道。六道中若不含阿修罗,则为五道,或五趣。

地狱道∶即地狱受苦之处。有八寒、八热、无间等名。众生若造上品十恶及五逆罪,则堕地狱。

饿鬼道∶即孤贫潦倒受苦之鬼。经常处于饥饿中,到处游行,求食不得。相传有历千百年不闻浆水食物之声音,而常受饿渴痛苦者,故名饿鬼。众生若造中品十恶业,则堕饿鬼道。

畜生道∶即牛、羊、猪、马及一切虫、鱼、禽、兽等动物。众生若造下品十恶业则堕畜生道。

阿修罗∶属于非天道的一种大力鬼神。具有神通和威力而无德,性多嗔恚,统率夜叉、罗刹等,以阿修罗为首,故称阿修罗道。众生作下品十善即可生阿修罗道。

人道∶即人类。因人道苦乐参半,善于分辨事物的前因后果,易于知苦断集,明理去惑,转凡成圣,故《大智度论》卷四说,佛之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培植。众生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即可生于人道。

天道∶即天界。天道分布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之中。欲界因有男女**,故名欲界。色界,没有男女**,唯色相庄严,故名色界。无色界,无有形相,唯精神心识存在,故称无色界。众生行上品十善、修四禅定、四空定,即可生于天界。”

“你老是看这些东西,我跟你说件事。”凌太太心事重重的说,一把拿走了凌先生手里的书。

“你干什么。”被拿走了书的凌先生有些不满。


状态提示:第四十二章集谛四相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