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what if ?>What If?(029)初逢松坡

看精~彩`小$說~盡`在点01苐壹~版$主`小#說/看/第/一/时/间/更/新

?(029)初逢松坡

第一部举兵自立

第四章陆军大学

(8)初逢松坡

陆大四期除了校内上课外,每年暑期还要进行队附勤务实习一个月。这次在我极力拜託下,终于有了真正下部队学习的机会──我被派到驻防保定的第八师──而原本学习步兵的我,正好与同是步兵科的徐永昌同学一起做骑、砲科实习。徐同学虽是自幼失怙、随营苦学出身,但数学基础不错,对于克鲁伯野砲的各种操作亦相当熟稔,在实习各种砲操时我只能在旁边当个小助手,协助的少、参观学习的多。

北洋军平日训练分成制式教练与战斗教练两部份──制式教练即清末小站练兵留传下来的【军纪操】,包括姿态仪容、列队分列等等,袁大总统认为这种训练有助于改善军人作风、去除农夫及流氓气息并培养服从性格,是日常教练中的重点;而战斗教练部分则是从最基本的步枪操作、瞄準开始,砲科平日还要演练行军、收架砲、阵地构筑、射击等各种科目。

这次队附勤务实习期间正巧遇上了「会操」──第六镇辖下二旅分为南北二军进行实兵对抗,而我则随着北军机枪连进行见习。与一般人印象相反,中国最早是自1888年就由金陵製造局开始仿製马克沁重机枪。日俄战争中日军被俄军的马克沁机枪大量射杀,使日军在旅顺口陈尸数万,使清政府认识到了机枪巨大威力,除继续改良、仿製外,更大量直接向德国採购马克沁机枪、向法国採购哈乞克斯气冷重机枪,在北洋新军中每镇(师)均建置了一个机枪营、有重机枪24挺。武昌起义时革命军因机枪火力远逊于北洋军,被黄兴认为是后来汉口失守的主要原因。

北洋各师下辖两个步兵旅、骑兵、砲兵各一团,工程兵、辎重兵各一营。步兵旅下辖两团,每团辖3个步兵营和1个重机枪连,步兵营每营辖4个步兵连。而正规的砲兵团中辖有三个砲营,每营18门克鲁伯速射砲、全团共54门,火力与同时代的欧洲步兵师相比毫不逊色。

会操中本旅(第15旅)担任北军,本团担任本旅第一线团,而本连配属第一线营,在高碑店南方、拒马河北岸设防。在考量南军接近路线后,我建议于京汉线铁桥南岸佔领前哨镇地,北岸桥头仅以一个步兵连掩护,另于东西两侧以双枪配置,其余四挺重机枪则控制在桥北岸约1000米处。

「曲同学,虽然是陆大的高材生,你这样配置也未免太冒险了吧,搞到离桥头1000米,这要怎么打呀?」孙树林旅长笑着道。

「报告旅长,正常的配置一定是重兵压在桥头两侧,同时将全部的机枪推到河岸,以求对铁桥上之敌产生侧、纵射效果」我立正答话道:「但同样南军也会这样判断我军部署,在发起冲锋前必定先以砲兵榴霰弹空炸,彻底消弱我军在桥头部署。传统兵法配置是将大部队配置于第一线,以求拒敌于阵外,但这也让敌人有可趁之机,用砲兵大量杀伤我守兵。」

「嗯,没错,要换做我们是南军,也一定先用火砲好好扫平桥头…」孙旅长令道:「继续说下去!」

「报告旅长,18门克鲁伯速射砲以榴霰弹空炸位于开阔地的部队,每次齐射可造成6%的伤亡,也就是说我守军在南军八次齐射后就只剩下60%、十一次齐射后就只剩50%,如此就无法再战了…」我继续立正答道:「如果只布置一个连在桥头构筑掩护阵地,这样无论敌火再怎么旺盛,也损伤不了我主力分毫。我第一线只布置一个连兵力,当敌人通过铁桥时先以铁刺网阻塞,再以机枪火力杀伤,这样即使小部受到砲火伤亡,也可发挥迟滞敌人之效。」

「嗯,继续说……」孙旅长望着前方道。

「待敌排除桥面障碍物时,第一线连即往西北方向撤离,开放往高碑店道路……。」

「喔?」

「待敌主力半渡时,我军猝然以榴霰弹集火对桥头地区实施空炸」我回答道:「此实敌首尾不能固,指挥建置未成、必然陷入混乱,而于北侧一千米处佔领阵地之我军则发起逆袭,南军后退无路,必为我歼灭或溺毙于河中。」

「嗯,好个歼敌于阵内」旅长笑着续问道:「二挺机枪射桥面,那另外四挺机枪呢?」

「报告旅长,以物理学抛物线原理,一千米外机枪若以高角度射击,其弹道如此……」我蹲下拿树枝在沙地上作图,说明高角度抛物线射击弹道。「也就是说若机枪仰角60度时,子弹会正好在南侧桥头落下,以高角度方式、由上而下杀伤敌军。」

「你的意思是说,即便敌军卧倒或是挖掘战壕,都会被这些天上掉下来的子弹杀伤?」

「正是,高角度射击的特点就是,除非敌军头顶上有厚重的掩体可以挡住机枪弹,不然无论是趴着、躺着还是躲在壕沟里,都躲不过子弹的。」

「这个方法真是完全没听过,但你这样解释却是一点毛病也没有」孙旅长皱眉道:「好吧,既然你是陆大高材生,咱们这次就听你的!」

这次会操不出所料,南军在南岸形成重点,以密集编队冲锋方式试图突破铁桥,而在我解释说明下总统裁官李长泰师长裁定我的假定正确,南军在过桥前即损失百分之廿兵力、过桥时又受机枪纵射损失百分之八,最后抵达北岸后我旅发起五波砲击再损南军


状态提示:What If?(029)初逢松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