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并不怀疑李世民对自己的信任,也不怀疑李世民会听取他的意见,就如同李孝恭信赖他一样。可是,李靖怀疑的是唐瑛的设想,皇帝真的还会信任秦王吗?想到他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想到李世民眼下的处境,李靖为唐瑛的努力而惋惜了。
李靖有些反常的沉默,让唐瑛起了疑心,难道她说错了什么?还是……离开一年多了,长安城里的局势她还没有问过,是不是李靖知道了什么,或者出现了什么意外?
唐瑛此时很想就这些事情问问李靖,可是,她又不敢造次。因为她只知道李靖的传说和那些小说故事,李世民对李靖很好,她知道,可李建成同样很器重李靖,这也是她亲眼所见,所以,她在不清楚李靖到底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之前,有些话,有些事,却还是不问为好。
“将军,其实你不必太担心皇上的想法。”思考了一会儿后,唐瑛一字一句斟酌道:“此样的图纸,我绘制了三份,将军身边保留一份,皇上那里我会献上一份。将军也知道,皇上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所以,有了这样的图纸,他应该看得出咱们都看到的机会,所以,为了大唐,皇上也不会浪费秦王这样的统帅吧。”
李靖静静地听着唐瑛的解释,过了很久,才轻声劝道:“唐将军,你已经尽力了。秦王之才有目共睹,可太子也无过错,陛下心思也断不容别人猜测。所以,如果日后真不如意,你还是不要进去太深才是,毕竟,那是天家,天下只一人尔,断不容下任何人,包括家人,也……包括你。”
其实,李靖说的这些话,唐瑛都很清楚。回想几年前,她用这些话劝李世績,让对方不要牵扯到皇子之争中去,没想到几年过去,李世績倒是真的没搅合进来,她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拨了。当然,如果她想抽身也不是不可能,可是……
“秦王有帝王之才,大唐在他的带领下,一定能走上一个辉煌的顶点。”在李靖注视的目光中,唐瑛终于开口了:“可是,太子毕竟不恶,皇上也有父子之情,所以,如果我能尽量争取到一个平衡点,或许,一切危机都可以平稳渡过。”
李靖深深地叹口气,不愿再说什么。他看多了这种明争暗斗,更是亲眼见过隋朝皇子之间的的血腥残杀,他不想也不愿意让自己迈进这种漩涡中。还是当好他的戎边大将军,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成为一代名将或明臣,才是他的本分。至于眼前这个女子,既然她一定要做飞蛾投火之事,他是拦不住的,不如由她去吧。
武德八年十月,在和突厥人再次签订了所谓的合约之后,李渊长松了一口气,随着入秋季节的到来,突厥人在今年是不会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了,又拖了一年。想起半年来穷于奔命般地调兵遣将,想起大唐各将士那般努力用心,还是被突厥人耍的团团转,不仅损失了几万人马,还让颉利大大得意了一把。李渊在感到愤恨的同时,也多了一丝疲惫,太累了,这种时不时被边关军情惊醒的日子,真的太累了。
不过,好在大唐境内虽有些宵小还在蹦达,却已经对大唐造成不了什么危害,蹦达的越快,死的就越快,平稳阶段已经到来,这点让李渊很放心。他年龄大了,已经厌倦了动刀动兵的事情,只要大唐稳定了,他也就放心了。
而突厥人嘛,只要边关将士用心,突厥南下造成的损害也不足以动摇国之根本,国库里的金银绸缎还能应付突厥浪子的贪婪,等过上几年,大唐实力强横起来,不需要动用兵马,像隋朝文帝时那样,突厥人还不是乖乖地臣服了。
只是,眼下还得忍受他们几年。不过,哼,他可以给突厥人财宝和女人,却断不会将自己的女儿送给贪狼们,和亲?想的美。
突厥大军一从太谷城下撤军,张瑾和温彦博就赶回了长安,一来为自己的全军覆没请罪,二来向皇帝回报突厥退军的好消息,他们自然也把唐瑛回归的消息带了回来。只是,两人不明白唐瑛为什么滞留在太谷城不跟他们一起回来,所以,言语之中也就有些模糊。
李渊可是比这两人了解唐瑛太多了,在仔细询问了温彦博过后,他确定了一件事,唐瑛去救温彦博绝对不是凑巧,而是她人一直都在突厥人那里,唐瑛并没像她书信中写的那样去了辽东,而是跑去了草原。明白了这点,李渊也就是略微猜到了唐瑛去草原的目的。
李渊感慨万分之下,自然也很高兴,这一高兴,连带也没有处罚战败的张瑾和温彦博,反而说他们以少搏多,勇于和突厥人拼命,虽败犹荣,大大奖赏了两人一番。这下别说张瑾和温彦博感动的一塌糊涂,就连群臣们也感动万分,直呼陛下英明。
随后的一个月里,李渊不仅频频给李靖那里去密函询问唐瑛的状况,还不时派身边的人去唐瑛的府上看看,只要唐瑛一回来,马上就带进宫里见驾,所以,这段时间里,高无庸就得经常性地往唐瑛家里跑了,把个老太监也累的够呛。
听到李渊的问话,高无庸赶紧回答:“老奴昨儿去看了,郡主还没回来,也没给家里来信。老奴也叮嘱了顺子,只要有郡主的消息,马上进宫来报,陛下就请宽心吧。”
李渊手指轻敲案几,边点头边自语:“那些人都回来一个多月了,她也该回来了吧?难道有很多事交代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