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风流帝师>第 3 部分阅读

江小天暗暗点头,以孔家在鲁国如此大的影响力,孔氏子弟当一个臣相倒也说得过去。

没有掌声,也没有那么多领导来讲话,玉宛大会是儒家的盛会,一宣布开始,便是正式开始了。

孔仲说道:“今日的策论便在一个‘礼’字。诸位皆是饱学之士,便以‘礼’为题以对举问。”

孔仲身边的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者抚须点头,微笑道:“礼者,体也!言得事之体也!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便是此意。方今天下纷争,诸候并起,周室衰微而礼乐废。颖有一问,人而不仁,如礼何?请诸位举对吧!”,意思是说,礼仪礼貌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孔子说,不懂得礼仪礼貌就无法立足于世间。他问大家,现在的人都不讲仁德了,还怎么讲礼呢?

他便是当代孔家的代表人物,玉宛主人孔宣!不仕不农,不商不御,是个标准的儒生。

在场的众人皆是读书之人,如何不明白这位老人字字句句都在影射赵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同时也让人反思,周室走到今天的地步,是怎么引起的。可以说,他这番话有些胆大了,不仅骂了赵国,连包括鲁国在内的其它十七大诸候国都给骂上了。说他们都不讲“仁”,不讲“礼”,眼睁睁的看着周室处于如今这个尴尬的地位。

第十二章 玉宛大会3

江小天好歹也是一个本科生,结合当今天下的局势,再仔细的品味孔宣的这句话,马上就明白了孔宣的意思。

策论,本是天子询问臣下以关政治国情而臣下以举对问所给出的答案。但在这个时代,儒生之间经常就策论举行辩论,并不违法。策,是策问,论,是议论。在现今这个时代,并没有科举考试一说。官员的选拔全都是靠推荐的!一般有大学问的士子,在未做官之前,会由当地官员推荐为孝廉,然后再向天子推荐,天子当庭举行策论,谁若是回答得好,谁就有资格做官。

在场的儒生中绝大多数都是鲁国人,为了维护鲁国的名誉,自然必须做出符合条件的对答了。而且,左臣相也在,依照惯例,在玉宛策论大会上表现极佳的人几本上都会外放做官。

就在这时,坐在中间的一名中年儒生站了起来,大声回答道:“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夜枕席,晨问安,出入必面告;不坐席中,不蓄私财是为人子之礼……故曰: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商代夏,周定鼎,皆为礼废。天子亲小人而远君子,是为非礼。穷兵黩武,骄奢yin逸,天子之礼已乱。古人云,国之命在礼!礼者,君之大柄。君失其柄,而群雄共逐之。”

说的是,礼兴的时候天子可以很好的治理国家,礼乱的时候,国家必然大乱。他一一列举了父子之礼,君臣之礼,上下之礼。表明礼之一字是不能废的。同时也举例说明了,商取代夏,周取代商都是因为前朝的礼乐崩坏。接着话锋一转,说如今的天子亲小人远君子,这就是不讲礼的行为。并且天子喜好兵事,劳师远征,又喜欢享乐。论证了连天子都不守礼了,那么作为臣子的又为什么要讲礼呢?古人说,国家的命脉在于一个礼字,是天子掌管国家的最大利器。现在天子都失去了礼这件利器,其它诸候国并起,当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并不是大家没有仁德,也不是大家不讲礼仪,实在是天子的行为是令人愤慨。

孔仲微笑点头,看了看身边的孔宣一眼。其实他们两都是同族兄弟,不过一个在朝为官,一个在野著书讲学。两个人的政治观念不同,一个维护鲁国的利益,一个又要讲究礼仪正统。

孔宣摸了摸花白的胡须,洪声道:“进五步!”

那名中年儒生当即提着鞋子,拿着蒲团一步一步的前进了五步,两边的人自然的给他让出了位置,中年儒生放下蒲团盘膝坐下。

他的回答,得到了孔宣的肯定,认为他说得很不错,这才有了前进五步的奖励。

孔宣环视了众人一眼,接着说道:“子曰:为国以礼!经国家,定社稷。礼之可以为国也久也!天子不礼而上下昏。颖有一问,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而无失其民者也,何耶?”

立即便有人回答道:“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

孔宣点头,大声道:“进五步!”

正在这时,一个清丽的女音从中央的台子上传了出来:“礼,乃为政治国之本!国之本在于民,民学礼而不得。民无礼则国之礼何在?”

这个问题一出来,当真是在众人中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资格读书写字的,百姓不读书就不会讲道理。在的心中,老百姓命如草芥,权臣贵族可轻易取之。就连普通的儒生若是当街杀了百姓,最多赔一点钱就了事了,根本就不犯法。但是如果是老百姓杀了儒生的话,那就是重罪了。别说是杀了,就是辱骂两句也会被官府治罪。

江小天知道,在场中央的唯一一个女性正是天下第一才女兼第一美女的洛夫人。洛夫人说得很明白,礼,是当政治理国家的根本所在。而国家的的根本却又在民,民,也就是老百姓。不让老百姓读书识字,他们就不懂得礼,老百姓都不讲礼了,那么国家的礼呢?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冲突,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是礼的话,那么,一个没有


状态提示:第 3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