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大明天下>【】(64)
民奇迹,信人区别境也。

余友徐子昌国近登西山,示余《纪游》八诗,余读而和之……」徐祯卿颔首微笑:「这是征明兄弘治十六年《游洞庭东山诗》所作序文,虽过两年有余,旧景宛在眼前。

」徐缙点头称是:「二位兄长以洞庭两山诗文相合,为吴中一段佳话,小弟未逢其会,人生憾事矣。

」二人伤春悲秋,顾应祥诵读之声未绝:「昔皮袭美游洞庭,作古诗二十篇,而陆鲁望和之。

其fēng_liú文雅至于今,千载犹使人读而兴艳。

然考之鹿门所题,多西山之迹;而东山之胜,固未闻天随有倡也。

得微陆公犹有负乎?予于陆公不能为役,而庶几东山之行,无负于徐子。

」顾可学击掌赞叹:「衡山居士与昌国兄欲效皮、陆二贤之遗风,令人欣羡。

」「何事欣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诸君可说与我听,莫要自珍。

」满面笑意的严嵩陪着李梦阳来到众人身前。

「见过献吉兄,分宜兄。

」几人敛衽施礼,严嵩与他们年岁相近,又是同榜同年,私下可以随便些,李梦阳却是弘治六年的进士,科场前辈,不容失礼。

李梦阳还了半礼,笑道:「不知诸君方才议论何事,可否说与某听?」又非见不得人的事,几人也不隐瞒,将方才之事当作雅趣说了出来。

李梦阳听后变色,「皮陆二贤?可是皮日休与陆龟蒙?」徐缙犹自不觉,笑道:「正是,唐时皮陆二公隐居吴中,彼此酬赠唱和,诗文传世,真乃文坛之幸,我吴中之幸。

」李梦阳冷哼一声,「元白、皮陆之徒为诗,始连联斗押,累累数千百言不相下,此何异于入市攫金、登场角戏,此等人也可称贤?」徐缙等人闻言不豫,皮、陆二人对江南文坛影响很大,吴中诗作fēng_liú靡丽很多承自二人,却被一个陕西人贬得一文不值,由不得这几位心中不满。

徐祯卿进京后与李梦阳结为诗友,关系匪浅,劝解道:「献吉兄过激了,皮、陆等人生同其时,各相为偶,固其人才之敌,亦惟心之合耳。

其文章fēng_liú文雅,亦多有可取之处,何必一言概之。

」李梦阳不领其情,反倒痛心疾首道:「昌国前番与我说深悔前时之作,今后崇文复古,改趋汉唐,倡中原之风,未想还是守而未化,可叹。

」这孙子怎么一点人情世故都不通,几位同科进士面面相觑,不发一言,场面一时僵住了。

「历代文章皆有可取之处,又何必拘泥汉魏盛唐。

」一个爽朗的笑声打破僵局,王鏊手持竹杖缓缓走来。

「见过守溪先生。

」李梦阳等人躬身行礼,此次相聚名为文会,他们也不以官职称呼,徐缙、徐祯卿二人则持弟子晚辈礼。

王鏊笑着与众人点头,单对李梦阳道:「老夫以为古今诗作,唐以格高,宋以学胜,至元乃出入二者之间,其实似宋,其韵似唐,而世变之,不可强分高下,李子以为然否?」李梦阳不为王鏊客气称呼所动,梗着脖子道:「晚生以为,所谓诗作,自中唐以下,皆不足取。

」王鏊老头被这小子一句话顶得一愣,随即展颜:「也好,做学问确需一丝执念,老夫也未有将己心强加之意,但有一言相赠:所谓师古者,师其意,不师其词,方为文之妙诀。

」几位新科进士连同李梦阳躬身道:「晚生受教,谢过先生。

」「王守溪,来得何其迟也。

」此间主人李东阳上前挽住王鏊道:「高朋满座,只差你一人了,快随老夫来。

」王鏊与李东阳绕过喧闹前院,穿过花园,直趋后堂,一路李东阳话不多说,引得王老头心中暗奇。

「守溪,候你多时了。

」后堂中酒席已备,在座的人物可不是前面那帮毛头小子,除了内阁三老,部堂都堂等朝中大员亦是俱在。

王鏊与众人相见施礼,环顾一圈道:「东山可在?老夫途中听闻他致仕消息,星夜兼程,难道还是失之交臂?」首辅刘健宽慰道:「守溪多心了,东山只是致仕,又非强迫离京,不过是去接一位朋友,随后便来。

」什么人还需要刘大夏去接,带着疑问的王鏊与众人分别入席,主人李东阳道:「今日借着为守溪接风,顺便议议朝堂之事。

」「还有何可议,如今陛下身边小人环绕,近身俱是佞幸,看看东山之事,怎不叫人心寒。

」由不得谢阁老不恼火,无缘无故折了个门生进去,为免沾上脏水,连拉一把都不敢。

李东阳一脸不自在,捻须强笑道:「吾等俱是先帝托孤重臣,有匡扶朝政之责,焉能坐视。

」同时心中暗把刘瑾埋怨个遍,宣府都给你让出来了,还搞这么一出,要是嫌当初要价低了,可以开价啊,什么不好谈,非要把哥们弄得里外不是人,这官场没法混了,连点规矩都不讲。

「西涯所言极是,圣上年幼,若不善加引导,上负先帝隆恩,下愧辅政之责。

」刘健老大人侃侃而谈:「幸的守溪入京,我辈又得强援,过得几日熟悉部务后,吾等便荐你执掌吏部,有昔日东宫旧情,想必万岁也会应允。

西涯,你那位同年那里还需关照一声。

」李东阳自然晓得刘健说的是谁,点头道:「晦庵放心,焦泌阳定会尽心辅佐守溪。

」刘健又转身对户部尚书韩文道:「贯道,户部掌天下户口财富,至关


状态提示:【】(64)--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