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晚唐驸马>第九十五章 又来个差事

同样一个消息,对于好坏的判定因人而异。鱼恩的奏疏是唐武宗的好消息,却是仇士良的坏消息。

接到奏疏,皇帝激动的睡意全无,连夜召见李德裕商议。护国公也气的一夜未眠,找来手下几个幕僚商量对策。

因为继任的人选,第二天的朝参,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

鱼弘志一马当先,表示赞同鱼恩的建议,支持裴宏泰继任,并且还拿出三点理由。其一,裴宏泰是凤翔参军牙将,由他继任阻力最小。其二,他在凤翔为官多年,最熟悉当地环境,对以后的治民安边都很有利。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他主动交出财权是个很好的开端,因为天宝之乱以后,皇帝放出去的权利还从没收回过。

仇士良当然是坚决反对,而且理由也很强大。首先裴宏泰本身就是牙将,由他继任很容易招揽人心,形成河朔三镇那种听调不听宣的藩镇。其次,他交出财权很可能就是个幌子,是跟朝廷狮子大开口的借口。最后,类似于凤翔这种军事重镇,不由禁军掌管难免会出岔子。所以他的理想人选是神策军左厢统领,刘泰伦。

争执因为李宗闵,牛僧孺的加入马上陷入白热化。同为牛党的两个人,还是第一次没有站在统一战线上。李宗闵支持仇士良,牛僧孺支持鱼弘志,在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

随着李德裕等人的加入,终于让事情尘埃落定。牛李党争的执牛耳者,罕见的同舟共济一次,老相爷一开口就是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最后用一句,若是圣上想大唐长治久安,此人非裴宏泰不可。

在仇士良压抑到极点的怒火中,一件大事就这么尘埃落定,另一件事被搬到台面上。

天灾会引起流民四起,找不到食物的流民很容易就会形成流寇。其中有些人已经吃惯打家劫舍这碗悠闲饭,就算天灾过去,也不会从良,干脆就占山为王变成草寇。今天要说的第二件大事,就是怎么处理这些草寇。

对于草寇,仇士良主杀,认为这些人已经变的好吃懒做,就算招抚过来也会成为隐患。

鱼弘志又一次与他站在对立面,他主招抚。按照他的观点,国库日渐空虚,若是再大动干戈剿匪,朝廷财政将捉襟见肘。如果将草寇招抚为兵,即解决大唐越来越力不从心的武力,还能剩下一大笔钱,绝对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文臣这一次还是一边倒,只是这一次支持的不是鱼弘志,而是仇士良。

牛党硕果仅存的两个人再次站到一起,他们认为草寇只可杀,不可抚。理由很简单,如果这次招抚,那么再有天灾,流民就会肆无忌惮的劫掠,然后等待朝廷安抚。

就像忽然握手言和一样,李党又一次与牛党站在一起。李德裕的理由到没有多强大,只是担心一旦安抚,被流寇抢劫过的人家会怨声载道,百姓心中难免会有怨气。

唐武宗跟李德裕君臣相知,每次有争论的时候,都是李德裕的意见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拿定主意的皇帝,马上下令拟旨,给裴宏泰节钺,给鱼恩安排新的任务。

当皇帝的圣旨到达凤翔的时候,正好给鱼恩一个光明正大输棋耍赖的借口。

有人如愿得到皇帝钦赐的节钺,有人却没能如愿得到返京的圣旨。

鱼恩迎来的,是皇帝新一轮的指示。

先是对鱼恩的成绩肯定一番,随后委婉的表示,镇压凤翔地区草寇的重任,就交给他去办。

与其他赈灾经略不同,鱼恩是皇帝的妹夫,权利当然会更大一点,任务也得重一点。对于皇帝陛下的新任务,鱼恩难免会抱怨几句。现在他已经归心似箭,心里只想着长安城里的美娇娘。

随行的还有鱼弘志一封信,也正是这封信,才能让他心平气和的甘愿留下来。

信上的内容有点多,先是把朝堂上的纷争简单叙述一遍。接着含蓄的对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能少造些杀戮,还是积点阴德的好。

最后,仔细分析一遍圣上让他剿匪的深意。

皇权衰微,皇家衰落,让唐武宗说话都不硬气。圣上肯定是有意借着这件事,让他积累一些用兵的经验,以后为皇家领兵。

自己看完以后,转过身将书信交到李牧手上。作为自己唯一的幕僚,鱼恩很信任李牧,对他没什么地方好隐瞒。

随着时间的推移,温文尔雅的微笑渐渐收敛,李牧的脸色越来越凝重。等他把信看完,忍不住一声长叹:“唉!大唐本就危弱累卵,人口凋零至斯,这些人怎能还这般嗜杀?”

伸手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一拍,无比认真的安慰:“守信放心,现在由咱们做主,给那些被迫落草的百姓留条活路,不过是抬抬手的事情。”

两人志向相同,都想给大唐百姓谋一些福祉,在这件事情上,很容易就能达成共识。

既然已经有了决断,两人就得好好谋划一番。而谋划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一下凤翔境内都有哪些草寇。

流寇就是到处流窜的土匪,为了食物漫无目的的四处抢劫。每逢天灾,都是流寇爆发的高峰期。等到食物充足,他们中很多人都会放弃提心吊胆的日子,回归正常人的生活。还剩下一小部分,则会变成占山落草的土匪。

土匪是近代的称呼,唐朝时期称草寇,响马或者匪。

凤翔赈灾的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流寇所剩无几。倒是有几股草寇响马趁机迅速壮大,鱼恩的目标就是这些人


状态提示:第九十五章 又来个差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