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矿业大王>第164章 袁术称帝

袁耀回到寿春,果然发现袁术正在紧锣密鼓准备称帝。

历史上,袁术比这个时空里要穷得多,只有数百美女作为后宫,他都一定要称帝。此时袁术比历史上的袁术要富裕得多,后宫美女已近三千人,想让袁术不称帝,确实很难。

就像诸葛亮劝刘备称帝时说的那样:大家跟你打天下,就是为了建立功业,你如果不称帝,大家都没法升官,人心就会离散。

确实也是如此。如果袁术不称帝,他手下的众多官员,就不能继续晋升,因为不可能有人超过他的职位。因此,那些想要成为开国元勋的部属、门客,不断对他劝进,这些人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力,把袁术一步步推向皇帝的宝座。

袁耀谏止袁术,但不敢说他不该称帝,如此只会刺激袁术让他称帝野心更坚定。

袁耀只说如今称帝时机尚未成熟,天下士子大多仍然忠于汉室,不如暂缓几年,先上表晋位淮南王,数年后,收拢到更多人心之后,再称帝不迟。

袁耀希望通过拖延时间,数年之后,自己的威望和力量将会远远超过袁术,到时候只怕自己不支持,袁术想要称帝也无人支持他。

然而袁术已经迫不及待,除了父子又吵一架之外,谏止毫无结果。

既然不能阻止袁术称帝,那就由他去吧。如果他称帝之后引发战乱,到时再想对策。袁耀担心被袁术困在寿春,在寿春待了几天便匆匆忙忙返回熊猫城。

寓居寿春的大量名士学者,大部分人不支持袁术称帝,为了避免支持袁术的嫌疑,也纷纷离开寿春,转移到熊猫城去做学问。这些学者包括郑玄、张昭等学界泰斗、名士,还有历史上避乱辽东的邴原、管宁、王烈、国渊等著名学者,都从寿春迁往熊猫城。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见到天下安定,返回家乡生活。只不过,在家乡没有读书馆,没有这么多学者一起探讨学问,所以有的人回到家乡之后,不久又带上家属来到熊猫城。

建安元年五月,袁术在寿春称帝,国号“淮”,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郊祀天地,举行了登基大典,比历史上称帝时间提前了九个月。

历史上,袁术尽管称帝,但是依然承认刘氏为天下第一姓,自称“仲氏”。仲氏,就是天下第二姓的意思,也就是自称天下第二皇帝,这个皇帝当得有点不够自信。

但是此时,袁术的心态与历史上完全不一样了。如今的袁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都远远高于历史上的自己,也远远高于周边各诸侯。袁术已经不需要承认刘氏为天下第一姓了,他想直接取而代之。

袁术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他的大儿子袁耀跟他不是一条心,没有来参加他的登基大典。

不过,这事袁术早有预料,他知道袁耀不同意他称帝,并且在他即将称帝前离开寿春,他预料到袁耀不回来参加他的登基大典。

但是令他感到愤怒的是,袁耀不来参加他的登基大典,江东各郡官员也都不来参加,包括孙氏集团、刘繇集团、诸葛玄集团。就连袁术族兄袁忠,也留在熊猫城不再回来,只有袁术旧将梁纲返回寿春接受威烈将军称号。

不但如此,九江、庐江等郡还有部分官员弃官不做,前往熊猫城投靠袁耀,比如合肥长顾雍、浚遒长陆尚、襄安长戴乾等人。

很显然,袁术过去以为,尽管袁耀与自己在称帝问题上意见不一,但是,毕竟袁氏集团内部,依然他是老大,所有人都会听他调遣。如今他发现,至少江东数郡,已经唯袁耀马首是瞻。

经过这次名士大迁移,寓居熊猫城的名士学者越来越多,熊猫城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大批学者在这里著书立说,招徒授课,分别聚居在在赭山、神山、荆山、四褐山、天门山、白马山讲学,形成了多个学术、艺术流派。

例如聚居在赭山一带,靠近滚滚公司总部的一批学者,属于革新派,他们比较赞同袁耀的主张,属于袁耀的铁杆粉丝。

而住在距离滚滚集团总部最远的荆山一带,叫做保守派,他们主要主张君臣父子,拥护王权的一派,忠于汉室天子。

住在神山一带的学者,大多处于中间派,不太关心政治,主要专心做学问。

住在白马山一带的学者,主要喜欢玄学、佛学、道学等等各种唯心杂学。

住在四褐山一带的名士,以书法、绘画等艺术家为主;而住在天门山一带的则主要以作家、诗人为主,他们把袁耀盗版的李白诗《望天门山》当做神作崇拜。

另外有一批学习了袁耀的新音乐的青年音乐家,他们依然居住在新港,因为新港人口集中,市井文化发达,新音乐的平民气息在这里更容易获得听众,《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成为这里经典名曲。

当然,袁耀的科学教育也是百家中的一家,袁耀在熊猫城、新港和江东各郡都设立新学校,上万名孩子在袁耀的学校里学习。

各派学者都竞相出版图书、刊物,进行学术争论,江东地区逐渐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见到袁耀没有回来参加登基大典,失去立为太子的机会,而自己的哥哥张勋则受封大将军,张夫人心中暗爽,每日在袁术耳边叨念袁耀叛逆之心,令袁术对袁耀愈加愤怒。

袁术见江东各郡官员都没有到寿春参加登基大典,又不接受袁术授予的官职,袁术便想撤掉他们的职务,派人前去接任。


状态提示:第164章 袁术称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