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崇祯十五年>第419章 松锦败因

言语有力,思路清晰,讲话有煽动力,更带着一种不怒自威的为将气息。

这人好像天生就是带兵的人。

只这番讲话朱慈烺就知道,阎应元已经收服了部下的心,即便可能对阎应元空降为把总有所不满的四个百总恐怕也不能不服气了。

抗清三公只所以能够在小城江阴死守八十一天,阎应元的组织动员和军事指挥才能是关键因素之一,可叹这样的人才在明末并没有获得重用,只是一个典吏,一战升起又一战陨落,但使阎应元有机会承担更大的责任,统领更多的兵马,南明的覆灭也许就不会那么快。

朱慈烺心情微微激动,远远望着阎应元正在演讲的背影,暗暗道:“阎公,今世我一定会给你一个展示才华,为历史正名的机会!”

阎应元三人到京的第二天,另一位忠良,最后随史可法战死在扬州的原辽东总兵刘肇基也进京了。

弘光元年,清兵抵扬州,督师史可法邀诸将赴援,无有应。独刘肇基自白洋河急赴扬州,过高邮不见妻子……

前世读史,读到“过高邮不见妻子”时,朱慈烺红了眼眶。

“臣刘肇基叩见殿下!”朱慈烺在校场上接见刘肇基。

从得到诏令到进京,刘肇基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可谓是日夜不停,星驰电掣的赶到了京师,只从入京的速度朱慈烺就可以感觉到刘肇基心中的那团忠烈之火,原本是开赴松山的八总兵,因为战事不利被洪承畴免职,反倒是因祸得福的躲过了松山之败--以刘肇基的脾气,如果他继续留在军中,那么当日战死在松山的就不止曹变蛟和王廷臣两个总兵了。

“将军请起。”

朱慈烺用一种尊敬的眼神看着刘肇基。

每一个忠烈,他都会把他们当成心目中的伟人来看。

刘肇基起身。

四十岁左右的模样,穿着武人常服,四方脸,宽额头,浓密黝黑的胡须,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两条胳膊粗壮且比一般人微长,一看就知道惯常使用重兵器的人,此时双手抱拳,头微低,等着太子的下一个指令。

去年松锦大战前被罢职,又是被皇明现在的第一督抚洪承畴所罢,刘肇基本以为自己恐怕不会再被起用了,松锦战败的消息传来,他并没有躲过一劫的庆幸,只有懊恼的痛心疾首,更恨自己没有再领兵的机会了。

没想到,兵部一道文书,居然起用他为京营精武营副将!

历来,不管文官或者武将,被罢黜之后想要重获起用,必须朝中有人,或者是走了狗屎运,否则永无出头之日。刘肇基自认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并无深交,两位侍郎大人也和他不熟,朝中没有大臣会为他仗义执言,毕竟罢黜他的可是洪督师,在洪督师“壮烈殉国”的情况下,没有人敢轻易反对洪督师的决定。

刘肇基又惊又喜,不知道是谁保举了自己?

虽然是在家闲居,但对朝里的动静,他还是有所听闻的,他知道,太子殿下现在抚军京营,总管京营一切事务,精武营又是京营的精锐,主将是老总镇吴襄,想要担任副将,非得太子殿下允许不可。

想不出是谁暗中保举了自己,但太子的认可是很明显的,刘肇基又激动又惶恐,只恐辜负了太子殿下的期待。得到命令的第一天他就收拾行装上路,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京师。

如今面对皇太子,尤其是对视皇太子那双清澈到仿佛能看到人心底的双眼,他心中的惶恐更多。

“刘将军,你以为,松锦之战我军败在何处?”朱慈烺直接问。

此时石台下的三个长枪兵方阵正在进行操练,长枪如林,喊杀声震天,朱慈烺站在石台的边缘,望着场中的将士,仿佛是在望着松山上的皑皑白雪和累累白骨,又仿佛是穿透了历史的云雾,在望着过往和将来的明清之战。

“心急冒进,将心不一。”刘肇基低头。

太子的这个问题他已经想很久了,他认为的答案早已经刀锋一般的刻在了心头,永远不能磨灭。

心急冒进很好理解,若不是朝廷催促,洪承畴不会那么快进军,说不得会再和建虏僵持半年,胜败会有所逆转。但洪承畴临阵指挥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在进军途中,吴三桂等人就提出粮道的重要性,但洪承畴却只派了两个五千人防守粮道,分守两座山头。不意建虏大军忽然绕行杀到,两座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山头很快就被建虏攻陷,建虏迅速布置重兵,挖掘壕沟,明大军想救也来不及。

但此时明军尚未断粮,随军尚有十到十五日的军粮,并非不能战。

可惜的是,粮路被断的消息传来,士兵不乱,几个总兵就已经慌了,尤其是大同总兵王朴。这个胆小鬼最擅长的就是逃跑,当日在贾庄之战中坑了卢象升,保全了自己,洪承畴身为督师,以智谋见长,但对王朴的逃跑秉性却没有提防,没有做有效的控管,以至于让王朴这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洪承畴布置的命令原本是假意逃跑,调动建虏大军,然后再忽然杀一个回头枪,冲击建虏主营,可惜,不等到预定的时间,王朴就是抢先拔营逃跑,假跑也就变成了真跑,总兵们纷纷效仿,结果陷入建虏事先布置好的壕沟之中,死伤无数。十三万九边精锐,几乎是付之一炬,纵使侥幸讨回的人也都是心胆俱裂,再无和建虏交锋的勇气。

这乃是将心不一。

心急冒进,将心不一,大明松锦之败的两大主因。

状态提示:第419章 松锦败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