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籍,是郑国长期争战特有的硕果,郑国东临大良,东北与原国接壤,西南又与南疆交合,北边是渺无人烟的冻原,冻原之上有几个游牧部落,西边则是富裕的孔雀帝国。
郑国很多的传统,都来自孔雀帝国,伴随着孔雀帝国的长期衰弱,郑国慢慢的将目光对准了孔雀帝国,虽说败于强盛之时的大良,可是却战胜了衰弱的孔雀帝国。
征战中一些孔雀帝国的人,被虏到郑国,其中就有南宫和长孙,孔雀帝国的姓氏,都是复姓,被虏到郑国的孔雀人,最开始都是奴籍,后来通过自身的努力,再加上一些运气,便洗脱了自己的奴籍。
长孙家早已脱离奴籍,只是长孙家跟随六皇子叛乱,宋昌盛平反之后,杀了六皇子和长孙家所有的人,并且将郑国所有姓“长孙”的人,都贬为奴籍。
长孙协和长孙家其他人一样,被执行了绞刑,只是他比较幸运,竟然没有死去,原本还是要被绞死的,可是宋昌盛心情好,觉得长孙协大难不死,便是有福之人,所以赦免了他的死罪,长孙协身手不错,便被放到忠义堂,专门清除宋昌盛的心头大患,只是不清楚为了什么,宋昌盛竟然将忠义堂的长孙协,安排到白锦荷身边。
白锦荷看了看长孙协一眼,戏虐的说:“能不能取消你的奴籍,由皇上决定的,我是无能为力的!”
宋昌盛安排长孙协过来,肯定有他的打算,要是她有意打乱宋昌盛的计划,帮不了长孙协不说,说不定宋昌盛一怒之下,反而害了长孙协,所以还是不要给他希望的好,没有希望,要是取消了他的奴籍,对他而言,那是一个惊喜。
长孙协听了白锦荷的话,脸上有些失落,将自己的表情外露,说明他是一个心胸磊落的人,这样的人,相处好了,绝对会大有用处。
一个小问题,试探出了不少根底,白锦荷对这四个人,有了自己的考量,然后将长孙协安排到文默那边,一方面让文默试试长孙协的深浅,另一方面也让文默渗透到公主府的护卫之中,文默聪明的点头同意。
不过有一点白锦荷想不明白,跟随九贤王的吴尚,宋昌盛继位之时,也受到牵连,可是宋昌盛根本没有对吴尚做什么,而同样被牵连的长孙协,却被判了死罪,难道说郑国对这些外来种族,持不欢迎的态度,如果这样,不知道百夷族在郑国地位如何,是不是也像其它外来种族那样,被正统的郑国人看不起。
到了中午,白锦荷乘坐马车,去了城主府,虽说九贤王已经交了蓉城的管理权,但是所有的事情,不能靠白锦荷一个人去做,因此有必要见见九贤王组建的蓉城领导班子,蓉城的未来,可都捏在这些人的手里。
到了城主府之后,吴尚已经在收拾东西了,看到白锦荷过来,带着白锦荷去找九贤王,白锦荷和九贤王寒暄几句,然后说了她的意思。
九贤王听了白锦荷的话,心里很是欣慰,他要回京都,担心蓉城的政务荒废,所以这个月,一直和蓉城城主交流蓉城的政务,蓉城不像郑国其他的领土,它是从大良手里夺过来的,作为回报,郑国对于大良的内政,采取了观望态度,甚至还出手,帮助过大良。
蓉城不仅有大良的刺头,还有郑国的麻烦,九贤王不想看到,郑国的战火从蓉城燃起,但是白锦荷又是一介女流,虽说聪慧过人,可是处在男人环伺的权利网中,女人不占任何优势,反而会成为攻破防线的致命弱点。
很庆幸去年白锦荷怀了孩子,九贤王经过一年,已经理顺了蓉城的政务,不过他的离去,对某些人来说,又是机会,但是不回去又不行。
吴尚领着白锦荷去了城主的院子,这个城主是九贤王特意提拔的,姓崔,是个百夷人。提起郑国,百夷是不能避免的,可是除过九贤王和崔奕,白锦荷没和其他百夷人打过交道,九贤王因为宋昌盛的关系,对她非常敬重,崔奕又因九贤王的关系,对她也没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可是这个崔城主却不一样,他是蓉城的实际掌控者,手握实权,另外强龙不压地头蛇,如果城主有二心,蓉城对于白锦荷来说,就是个烫手山芋。
没见崔城主之前,白锦荷以为崔城主应该是个胡子花白的老者,可是站在白锦荷面前的崔城主,竟是一位二十出头的青年人,这让白锦荷吃惊不少,“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莫子阡那样的好运气,不是谁都能遇到的。
白锦荷和崔城主聊了一会儿,发现这人学识渊博,隐晦的东西,他一点就通,这倒省了不少事情,听崔城主说,他一直长在京都,长这么大也没回过几次夷谷,他这么说了,白锦荷更是放心,百夷人那些神叨叨的东西,白锦荷可不感兴趣,作为城主,他只要做好城主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就好,没必要继承百夷的传统。
崔城主叫崔季,父母都是正经商人,虽说家底富裕,可是父母心中一直有个仕途梦,希望他们家,出个吃公粮的人,所以崔季自小就熟读诗书,在郑国皇位继承战中,他是宋昌盛的背后幕僚之一,后来与宋昌盛政见不和,便辞官四处游荡,机缘巧合之下,与九贤王一见如故,后来九贤王请旨,崔季来到蓉城继任城主。
继任城主之后,崔季一方加大蓉城的开放程度,另一方面鼓励耕种,打压大家族,让蓉城维持繁荣的同时,也让那些心怀叵测的宵小之辈,不敢动其它念头。
崔季和白锦荷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