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外面的商队又来了几批,其中一个商队带来了数百个胡人奴隶。
并不完全是战俘,壮年的男性不多,大半都是妇女老弱,这是北方流窜过来的难民,林若愚问了下情况,这是在白沙镇以东不远的位置被商队护卫抓到的。
这个商队是贩卖香料的,不是奴隶贩子。
林若愚不关心这个商队是干嘛的,他关心的是这种老弱都能横穿占地辽阔的北镜,这说明什么,说明北镜家族无力应对,或者说是有意如此。
战争绝对没这么快打响,现在北镜不至于连一些零散流传过来的老弱的抓不住。
既然不是无力应对,那就是故意的,故意让这些胡人流传道公国腹地,目的不难推测,这是在用这些人刺激公国内陆的领主,让他们感觉到威胁。
这套路实在下作,不过效果很好。
作为边境守护家族,正常来说,边境发生战斗后一般由边境家族独自抵挡,因为较为险要的边境家族上交的税务比例非常低,向北镜这种时刻防备胡人南下的家族,不仅不上税,很多时候还要公国内部的贵族输送物资,自然要承担跟多危险局面。
这个独自自抵挡也是分情况,依照战争的烈度来判断。
北镜这次抵御胡人南下究竟会有多大的烈度还不好定论,就算需要公国王室召集封臣,那也得要让内地的领主相信北镜确实无法独立抵挡,否则谁想去打一场费力不讨好的战争。
内陆领主感受不到威胁,就算勉强集结也会拖拖拉拉,让北镜先多消磨一些敌人在去。
下午林恩率领家族封臣迎接林允,还有两个子爵家族派来的继承人,西镜的领主陆陆续续已经到了大半,这么多大人物在,林若愚也没捞到太多露脸的机会。
下午会议室了召开了一场高规格的会议,列席的最少是勋爵和实封勋爵继承人以上的领主。
会议自然由林允主持,讨论的议题涉及到西镜的方方面面,这是林若愚第一次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算是正式获得进入了参与西镜事务的门槛。
不过也只能说参与,凑个人头,发言权不是没有,只是少的可以不计。
按照林允和领主的意见,西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以恢复人力物力为主,物力是其次,是指土地生产,更主要是加紧恢复人力资源。
这要分两个部分,缺失平民和和战损的常备士兵。
平民恢复方法有很多,慢慢吸纳其他地方的流民,组织一些小队伍跑到其他地方去抓,或者用钱去购买,用什么方法不讲究,老生常谈,别闹出大问题就行了。
常备士兵方面就比较紧张了,想要兵力恢复的快,那就只要动用底蕴加速对士兵培养。
这方面领主们的意见和先峰城不同,有些抵触情绪,先峰城从大局上考虑,边境家族中立后产生的利益不容有失,这需要尽快恢复兵力对应对赵国变卦,或者其他什么。
人心永远是不满足的,特别是尝到了甜头后。
一份蛋糕,能独吞没人想和别人分享,边境这块肥肉,赵国已经尝到了甜头,胡人南下虽然不仅仅是刘氏公国一家的事情,但赵氏王国体量要比公国大,一旦公国被北镜牵制,出现兵力不支,赵国或许会冒险再次挑起战端,直接撸起袖子亲自下场。
这么高瞻远瞩的论调,却没法取得大多数封臣的认同。
大量练兵会消耗底蕴,消耗一次要好几年才能缓过气,本就被消耗一波的西镜领主都还在肉疼中,普遍的观念是认为赵国同样要应对北地蛮族,不会贸然两线开战,只需要按照过往的习惯慢慢恢复就行了。
林若愚倒是比较认同加紧恢复兵力,不仅要防备赵国,还得重点处理边境家族的问题。
边境家族现在是一片和谐,但动乱正在蕴量,只需要一点苗头,野心勃勃的人便会忍不住踏上兼并壮大的道路,正好这时候上头两个老大又都被北方牵制住,机会难得。
兼并战争一旦开始,两国因为互相牵制,很难插的进去手。
一旦某一方过度插手,另一方绝对不会任由对方操控边境局势,也会跟着下场,这样一来说白了就跟重启战端没有区别,没有必胜的信心,没人想再次卷入战争泥潭。
所以不能等边境局势变化再插手,要在这之前便开始布局。
这个布局无非两种,提前支援一些潜力较大,却处于弱势的家族,让他们得以尽快恢复实力,或者更加壮大,以抵挡强势的势力完成统一。
第二种就是直接支持一个最听话的,让他短时间内取得一统。
前一种是为了维持边境一直处于目前的状态,保证现在的既得利益,第二种就很危险了,边境一旦统一,有了统一的号令,不出数年,一个能独自威胁先峰城和赵国边境的势力将诞生,如果无法控制,很可能会导致更加难以应对的局面发生。
控制的好就是公国壮大的契机,甚至可以延续公国全盛时期的进攻策略。
边境家族之所以高不成低不就,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之前的成分太复杂,掺杂了公国的太多势力,谁也无法统合力量,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向心力,最后彻底被公国舍弃。
这是因为在一开始的根子上就没考虑好,一步错不不错。
如果一开始边境就能形成一个独立的集中的势力,比如直接诞生一个边境伯爵,而不是一盘散沙,无人能够将资源集中起来,局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