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重造天下》,付出的时间心血极大,对话里每一个用词都经反复筛选,不是斟酌,而是筛选。你肚里没有,斟酌个屁。是筛选用词,筛选之前得建词库,为了建词库,我摘抄了醒世姻缘传,歧路灯,金)瓶(梅,儒林外史等等明清小说,以金(梅)瓶最难看,看一章都头晕,它有一百章。
建词库只是我付出的一小部分,我还要建细节库,文史库。我的小说是词库,细节库,文史库,三个库编辑而成。什么细节,比如古代用香油滴车轴上,代替润滑油。比如雨过天晴,蜻蜓满天,比如知了褪皮是四月,比如往牛身上抹油以减少叮咬,比如水桶是用柳木做的,等等。这些农村生活的细节,是我查知青生活,以及老人对解放前的回忆得来的。
我词库里一个词叫一个点,细节库里的一个细节也叫一个点,原本我想,我一章里用上五个点就行了。可是我一章里得有二三十个点,因为我没放水。这样,我多半时间便用于查细节,查词汇,一天查下来的语言与生活细节,不够写一章的。在写作时,每句对话中的每个词,都要在词库比对半天,又费了大量时间。两章一写,不是词库容量不足了,就是细节库,文史库容量不足了,就得停下来查资料。
我说过,我不是写小说的,我就是个编资料的,历史小说你怎么写?你啥资料没有怎么写?一说话就是它马穿帮语,一出情节不是文史不对,就是没生活,那样的东西,我来不了,尽管如果我硬来,也不会比老白牛文笔差,还省事,但我有洁癖,来不了。
写得吃力,还吃力不讨好,一分钱没挣到,还倒赔了三百,我没往起点充值?我一个月啃老一千块钱,在珠海怎么生活?衔上随便一顿二十,两顿就是四十,一个月一千块生活费,平均一天三十,还不够吃饭的呢。当然我也不会天天跑衔上吃饭,这地方海带便宜,五块钱够吃三天,其它菜也还吃得起,就是我三天下楼一次,揣一百块钱,回来就没了,最便宜的金芙蓉小店也不卖了,目前抽红双喜,五块一包。我长到四十岁都没手机,我现在的手机带按键的,我哥花五十块钱给我买的。五十块的手机质量还真不错,充一次电顶半个多月,因为没人给我打电话。这两天我修改了第一章,里边那个庄士就是我,一点没跑。
我空虚无聊没事做,以写作打发时间,几次想放弃,但一是没事干,和社会格格不入,我一个朋友没有的。再一个,我想,姚雪垠的《李自成》,那能看?得过矛盾文学奖的《金殴缺》更不能看,穿帮语还多,西军能叫西部边防军的,啥语言嘛。我就想,我写这个,一分钱挣不到还赔钱,哪怕我死了,若干年后,还是可能得到评价的。我要的也不是评价,我是觉得文学的确是贫血,我如果能帮着补一补,还是有意义的。我少年时代,有个纪录片,记者在西南边境跑,到了一个哨所,俩缉毒的住木头房子里,没电灯没公路,俩人天天还要自已种菜,在那坚守,记者就很感动。当时也是金钱社会,物欲横流了,社会上还有这种人,比大熊猫还珍贵。这两天我修改了一二两章,“他是这个世界唯一的坚守,他把这个世界仅剩的一点文化带走了”,写这句就算自勉。
历史小说是很难写的,只因缺乏资料,要不是两三部明代小说流传下来了,明代是怎么说话的,现在都搞不清了,虽然明代距此并不遥远。明代流传下来的小说不止两三部,但能看的也就两三部,其它烂作你看半天,一个词汇都摘不动的,因为里边就没有精彩的词汇,说金什么梅这好那好,全是瞎掰,首先是语言,金什么梅八成是第一部口语小说,以前纵是有点口语,象水浒,也没金什么梅口语得厉害。没口语你玩个毛呀,口语就是生活。象三国演义,那叫啥小说,不三合,一刀斩于马下,一场战斗就结束了,下一场战斗呢,一枪刺于马下,战斗又结束了,为什么写成这样,因为他没口语,用文言你怎么描写,没法描写不是,只好取简。“一滴露珠迟迟地欲滴还休”,这是我的语言,老罗玩不动的,这要思想的,老罗没思想。口语代表生活,抒发议论代表思想,三国演义用文言便失去了生活,他也不会抒发,遇着抒发就用打油诗代替,什么一试矛兮一试枪,这不是打油诗?明清小说里平均一页一首打油诗,用那个代替抒发。
口语,得是精彩的口语才行,吃了没多点子,和吃得不多,味道不一样的。抒发呢:三百年前的夜,静谧而漫长,在这样的静谧与漫长中,那些神话与童话,都有充分演绎的辰光。这是我的语言,罗某人累死也写不出,因为他就是那个文言文脑瓜,或者说,他那个脑瓜叫被文言文弄得没思想了。当然了,我的作品现在还没那么牛逼,还要改许多次才行。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写景又麻烦了,我去搜百度上的图片,古代图片尽是些它妈山水画。搜索古代文物呢,尽是破罐子瓷容器,古代的织机是甚样的,大门是甚样的,茅房是甚样的,屁。
在查资料上,我最恨的有三件事,式化的画面。你看小人书的画面很精还不知道,小人书的画面里,没有生活细节,比如灯笼悬在驿站门上,你得在灯笼上口画个房顶状的木板,罩着灯笼上口不要落雨点下来,显得有生活情趣,而不是直白地就画个灯笼挂在那。画面没有生活细节,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