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脸红心跳>第7章
,中午下午晚上放,反正一天到晚都和伙伴们变着花样放炮玩。

他们比赛看谁的炮响;用砖头把炮压住,看谁的炮能把砖头炸坏;把炮插在土墙上,看谁的炮炸的窟窿更大些……有时把炮插在一滩猪粪里,看谁的炮炸得粪便扩散的地盘大。有时放炮的人动作不敏捷,跑得慢了点,被四散的猪屎溅上一身是常有的事情。

那时的农村,各家养的猪羊鸡鸭满街跑,卫生条件极其差劲,所以在大街上找猪屎不用费多大的劲,现成的很,就地取材,极其方便。现在农村里不但大街上见不到猪屎,就连养猪的人家也没有了。以前嘲讽一个人笨蛋,常以“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走吗“来讽刺他;现在再说这样的话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有些人那是真的只吃过猪肉,确确实实没见过猪是什么样的造型。

社会在前进的过程中,会淘汰很多过时的、落后的、跟不上节奏东西。在这个更新换代频繁激烈的时代,很多落后的行业和行为被淘汰得尤其迅速,它们将会永远地消逝而去,都随着历史的滚滚潮流被淹没无影无踪。你比如一些卖鞭炮的热烈情景再也不会重现——政府已经严厉禁止草炮的生产,城市里更是禁绝放鞭炮。想找放炮的乐趣也不可能找到了。

再比如,农村妇女的纺纱车、织布机、梭子、镏子等等物件,很多人见了也许不知道为何物;因卫生条件的提高,现在的小孩绝对没见过虱子、虮子等寄生虫,他们根本想不到这些东西会在人体上滋生,并吸附在人身上汲取人体的鲜血。他们很难体会得到《阿q正传》里描写嚼虱子的现实意境。

人们为了过好春节,基本上到了腊月初八就开始张罗着过春节的事宜。那时娱乐活动极少,还不兴外出打工这一说,又不能出去旅游,寒冷的冬季感觉尤其漫长,那是无所事事的寂寞难耐啊!所以好不容易盼到了腊月的到来,自是迫不及待地急切渴盼着除夕的到来。

有一个俗语说的好:腊八祭灶,年下来到……二十五,炖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插柏枝;二十八,贴灶码……说的是人们跟着节奏在一天天地奔向美好春节的大门。

二十三就是传统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春节就算隆重地拉开了序幕。

二十八是最忙的一天。上午要把积满灰尘的房间彻底地清洁一遍;吃饭的器具、馍篮子、筐子等等器物要刷洗干净;把院子内外清扫一遍……下午就开始贴春联,把印有某路神仙的雕版画贴在应呆的位置,各就各位。在很多地方贴上代表吉祥如意的红纸,或者贴上写有“福““春“二字的红纸。家里有辆自行车的话,就在自行车的大梁上贴一个写有“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红纸条。自行车想日行千里,恐怕不那么现实;夜行八百也只能妄想。但人们就是渴望奇迹的出现,反正我希望自行车能跑得快过飞机,至于能否达到理想的地步,那就是自行车的问题了。

门口也贴上“出门见喜“的吉祥话;院里贴个“满园春光“招徕幸福神灵的光临。

徬晚的时候,得去祖坟地里把逝去的祖先请回家里过年——一般是请到家族的祠堂里。请祖先的魂灵要拿着香去,到了坟头前,念念叨叨一番:爷爷奶奶、老爷爷老奶奶、老老老爷爷……到春节了,咱回家过年了……然后把香点燃。人说这样自己的祖先就会跟着这柱香回家了。

有人说祖先们都迫不及待、饥渴难耐地眼巴巴瞅着请魂的人呢,你没啰里啰嗦地说完,先人们已经迈开大步争先恐后地涌向了回家的路上。

想想也是,人都说“老返小“,意思就是说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后,脾气习性会变得如小孩一样。小孩子迫切希望过年,既然是同样的德性,那老人也是毋庸置疑地盼望过大年。逝去的先人中年纪小的应该也不下于百八十岁,年长些的更不知有多大的年纪。这些人的脾性如都像三岁顽童那样,可想而知,他们是一支多么热闹的大军队!说他们你争我抢奋不顾身打破头地挤向祠堂争夺有限的座位也豪不为过。

也有人说先人的魂根本不用亲自跑到地里去请。你只需站在家里对着祖坟的方向吆喝一声:马上要过年了,你们该来的要抓紧过来!过期不候!假使哪个吃不上大年三十的饺子,不准怪我!

这样一咋呼,那些早就等候命令的各辈先人们就会蜂拥而至,谁也不会拉架子装逼假矜持。有的还会不请自到呢!根本不必担心先人们会傻乎乎地呆在空旷的、寂寞的、冷清的、冻得瑟瑟发抖的田野,等待你的不耐烦呼唤和姗姗来迟的邀请。

新阳那一带过春节要起五更,即大年初一那天要早早地起来搞祭祀拜年的活动。那时很多村庄的老百姓还没用上电灯,人们起床后要先把自家的大门打开(很多家庭所谓的大门,大多是木制的栅门,也叫柴门),把屋里屋外都点上红蜡烛,再到院里放第一挂鞭炮。这时村里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刚刚寂静不久的夜空又热闹起来,表明一家家的人都渐次起床了。

然后,男人就到家族的祠堂里送去一支蜡烛和若干支香。——阳间过年也不能忘了逝去的先人,要在过年的时候让他们分享一下节日的欢乐气氛,也顺带享受一些美食过过口福。当然了,他们吃不吃或者能不能吃得到,活着的人是不得而知,反正晚辈的心意已到了。

女人则忙着帮助家里的小孩


状态提示:第7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