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下,邯郸。
龙骧将军徐荣书告李弘,关中局势动荡不安,攻击函谷关之策,建议还是放弃为好。
十月初,段煨和王方因为驻军武关的事发生争执。两人都不愿驻军冯翊郡的临晋城,因为黄河对岸的蒲坂津驻有北疆军。北疆如果要勤王,临晋城首当其冲就要遭到攻击。李傕和郭汜等人要保存实力,当然不会让王方去,但皇甫嵩、朱俊却执意要段煨驻军武关。贾诩认为段煨虽然也是西凉人,但他参加了诛杀董卓,不能信任。如果段煨和袁氏兄弟联手,打开武关,把袁氏兄弟放进关中,那关中就危险了。
双方为此闹得很不输快。李傕眼看关中渐稳,李弘又出兵幽州,短期内无暇顾及关中,于是他和郭汜等人商议了一下,决定从皇甫嵩和朱俊手上拿回权柄。
在皇甫嵩和朱俊主掌权柄的这段时间,西凉诸将高度紧张,时刻提防着长安士人,唯恐自己重蹈董卓被杀的覆辙,郭汜、王方等人早就受不了了。当初请皇甫嵩和朱俊回长安主持国事,是为了稳定关中,阻止北疆军攻打长安,如今这个目的已经实现。另外,从李弘近期一连串举动来看,他好像并无勤王之意。李弘急不可耐地出兵打幽州,明显就是为了巩固河北三州,图谋自己的霸业。如果李弘霸业有成,实力骤增,关中迟早都要成为李弘的囊中之物。所以尽快利用关中优势,迅速发展实力,成了西凉众将的共识。要想扩军备战,就要自己掌控权柄,自己控制天子和关中财赋。这也是西凉诸将梦寐以求的事。
借着段煨和王方争执不下的机会,李傕、郭汜等人带着军队冲进了未央宫,逼着天子下旨,罢免了车骑将军皇甫嵩、骠骑将军朱俊和太尉杨彪。
天子诏告天下,转拜李傕为车骑将军监领司隶校尉,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三人参隶尚书事。转拜张济为骠骑将军,驻军潼关。段煨、王方等统军将领皆被拜为将军。
长安朝廷中的大臣们大为愤怒,拒绝上朝议政。
尚书令士孙瑞出面调停。尚书贾诩也一再劝谏西凉诸将。李傕等人担心长安出现混乱,随即退让了一步。
天子又下旨。拜皇甫嵩为太尉,赵谦为司徒,朱俊为太仆,杨彪为光禄大夫。皇甫嵩、赵谦和淳于嘉三人同时参隶尚书事。
到了本月中,段煨还是坚持驻军武关,拒不遵从李傕的军令。司徒赵谦和段煨是亲戚,两人来往密切。而赵谦近期又和关中门阀频频走动。李傕接到密报后,立即命令部下悄悄抓了一批关中门阀的子弟。一番严刑拷打,竟然意外地发现关中几个世家正在和袁绍秘密联系,打算发动兵变。李傕大怒,下令把这几个世家灭族。司徒赵谦牵连其中,被罢职归家。段煨担心李傕要对付自己,带着军队连夜开拔,急速奔赴武关。
就在西凉诸将要内讧的时候,徐荣的特使陈卫到了长安。
李傕、郭汜等人以为徐荣得到了关中内乱的消息,急忙听从了贾诩的劝说,以天子的名义,下旨给段煨,让他驻守武关。这个时候如果把段煨逼反了,关中势必要乱,大家一起玩完。
天子还下旨转拜淳于嘉为司徒,杨彪为司空。三公还是和三位将军一起参隶尚书事,朝政由六府共议。
陈卫奉徐荣的命令到长安有两件事,一是和朝廷商议上缴赋税的事,二是攻击关东的事。
现在冀州战事频繁,流民成灾,其所得赋税还要贴补北疆和幽州,所以能给朝廷上缴赋税的只有徐荣主政的河东一郡,但朝廷索要的数目太大,徐荣很为难。
河东的财赋今年也很紧张。关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战场,居住在关西的百姓不但生活困苦,连生命都没有保障。为此大将军李弘数次给徐荣、河东太守王邑、典农中郎将左彦写信,要求他们在年底之前,把关西的百姓全部迁到河东汾河下游的屯田区。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社稷,是为了让百姓们活下去,如果百姓们都死于战火,那我们打仗还有什么意义?
关西这几年战火不断,很多百姓早就逃到河东避祸去了,但还有一部分百姓顽强地守在自己的家园里。乱兵来了,他们就逃到山上,乱兵一走,他们就回家继续耕地。虽然日子苦,但这毕竟是他们的家。
迁移人口的事在北疆军将士的努力下,进行得比较顺利。关西门阀、世家、百姓纷纷北迁河东。迁移所需的大量钱粮都由河东府出。
河东府的财赋要供应三万北疆军的军资,要补贴北疆,还要赈济和安置北迁的关西百姓,当然入不敷出了。
李傕、郭汜、樊稠不敢得罪徐荣,一口答应了。给一点是一点,总比不给好。朝廷早在九月的时候就向关东和各地州郡派出了催缴赋税的特使,但石沉大海,连那些特使都渺无音讯了。
至于徐荣提出联手攻击关东一事,李傕委婉的拒绝了。关中不稳,大军实力不济,平叛重任还是由大将军一力承担吧。
李傕明白徐荣的用意。徐荣要打关东,但又怕自己从背后打他,所以要得到自己的承诺。李傕对陈卫说,你回去告诉徐大人,只要他保证杨凤和张白骑的大军不进关中,我就绝不走出潼关。
陈卫满意而去,接着韩遂的特使就到了,韩遂催要朝廷当初答应调拨给西凉的赈济钱粮。
李傕等人愁眉不展,请三公大臣同议。杨彪提出再派大臣携带天子圣旨和符节出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