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琼在这份书信里说了三件事。
长安兵变,董卓被诛,司徒王允急令司徒府从事张种携带密诏,由河东秘密赶到了洛阳。王允希望袁绍立即把董卓被诛的消息遍告各地州郡大吏,迅速集结重兵于洛阳。董卓被诛后,威胁到大汉存亡的就只有骠骑大将军李弘了。为了迅速稳定社稷,诛杀李弘成了当务之急。因此,王允命令袁绍,一旦朱俊、徐荣率军击败牛辅,则趁机出兵函谷关,击杀北疆军,迎天子回洛阳,重振社稷。
王允以天子名义下旨给袁绍,拜袁绍为车骑将军,立即率军进驻洛阳,拱卫京畿,安抚各地州郡,为天子还都做好一切准备。
淳于琼担心信使在路途上的安全,特意把张种和这份圣旨都留在了河阳大营。淳于琼督请袁绍以最快速度领兵进驻洛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董卓被诛的消息一旦传来,洛阳就成了各方势力争夺的目标。盼请大人放下一切事务,急速来京。
然而,袁绍进京,不是想进就能进的。
目前北疆军屯重兵于函谷关,朱俊的一万大军驻守于洛阳城和京畿东、南两个方向的四个关隘。李弘如果决心占据洛阳,或者朱俊拒不离开洛阳,袁绍就只有干瞪眼的份了。虽然朱俊从各地州郡征调的七千大军里有不少是袁绍暗中安排进去的人,但短时间内要想在洛阳发动兵变,非常困难。
淳于琼说的第二件事,却逼得袁绍必须竭尽全力,迅速占据洛阳。
淳于琼花了昂贵代价,从河南府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而且据说是朱俊亲口说出来的消息。朱俊的儿子、女婿和众多弟子都是北疆手握重权的大吏。这个消息的准确程度无庸置疑。长公主和晋阳朝廷有一个振兴社稷之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诛杀大汉所有叛逆,凡是不遵奉当今天子者,不遵从朝廷改制者,皆为大汉叛逆,这个叛逆包括董卓、袁绍、袁术、刘表和所有讨董联盟的州郡大吏。
淳于琼告诫袁绍,李弘很快就要占据冀州全境。一旦河北之地尽数落入李弘之手,其实力增长将一日千里。如果大人不尽快占据洛阳图谋霸业,任由逆贼祸害天下,荼毒生灵,则大汉危矣,社稷堪忧。
北疆目前实力不足,但朝廷又想尽快振兴社稷,所以打击和遏制各方势力成为北疆首要之务,这就引出了淳于琼所说的第三件事。
当今天下势力,除了董卓、李弘,最有实力的就是袁阀。袁阀有袁绍、袁术兄弟。一南一北,分庭抗礼。北疆显然担心袁阀一家独大。如果通过朱俊之手,着力分裂袁阀力量,试图再在袁阀之外培养一股新兴势力,这个人就是张邈。
张邈名闻天下,是党人中的“八厨”之一,门生弟子众多。(厨,指能以财富救助他人。)他所在的陈留郡这两年成为兖州的大后方,为兖州各州郡抗击黄巾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粮饷和兵源。虽然他和袁绍是至交好友,但自从讨董失败后,由于他和袁绍在许多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分歧,两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袁绍先是诛杀朝中大臣,继而又威逼各地州郡大吏拥戴刘虞为帝,接着他又不顾信义赶走韩馥霸占冀州,现在更是变本加厉,不但不出兵讨董勤王,反而出兵攻打自己的兄弟袁术,要抢夺荆、豫两州。袁绍到底是怎么想的,张邈或许不清楚,但袁绍这一连串举动,的确距离士人心中的“仁义、忠孝”越来越远,这使得张邈对他越来越失望。
既然袁绍、袁术都没有讨董勤王的意思,那么张邈和兖州一帮士人开始重新思考振兴大汉之策。
由于以骠骑大将军李弘为首的大臣坚决尊奉当今天子,而以袁绍为首的一帮州郡大吏坚决否决当今天子,两股力量在皇统问题上出现了无法调合的分歧,于是讨董勤王失败。
以骠骑大将军李弘为首的大臣们承认当今天子的皇统地位,明确肯定了自己和当今天子之间的君臣关系,没有违背大义。但当今天子受制于董卓,如果董卓要假借皇权讨伐叛逆,李弘是不是愿意引颈就戮?所以这讨伐董卓成了一句空言。李弘自己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如果他讨董,他变成了叛逆,如果他不讨董,他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社稷倾覆。虽然长安朝廷想出了一个在晋阳设朝的变通之策,但因为大臣们受到大义的限制,无法放开手脚,最终还是功亏一篑。
以袁绍为首的一帮州郡大吏拒绝承认当今天子,和当今天子之间没有君臣关系,所以他们和以李弘为首的大臣们比起来,就没有大义上的拖累,他们做起事来,当然要轻松许多。当然,袁绍等人不是超越了大义,抛弃了大义,而是他们通过否定当今天子的皇统,成功地规避了董卓假借皇权给他们带来的生命危险。他们可以依据当前形势的发展,从容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有利于自己的应对措施。
袁绍诛杀胡毋班、吴循等招抚大臣,其实就是对董卓假借皇权为所欲为的卑劣行径做出警告和威胁。他要让董卓知道一个事实,他们尊崇的是被董卓废杀的少帝,他们否认当今天子的皇统,长安朝廷是个假朝廷。
因为袁绍等人尊崇少帝,所以他们没有离经叛道,他们仍旧是救乱诛暴的忠义之士。由此,他们就名正言顺地做另外一件事,重建皇统。于是袁绍等人拥立刘虞为帝。
新皇帝是汉室宗亲中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也是名震天下的大名士,还有许多谶纬之术予以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