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长安。
自从李弘和袁术下令断绝与京畿的货殖往来后,天子连续下旨,相国董卓和三公大臣们也连续急书,督请李弘和袁术遵从天子旨,立即重开关隘。现在京畿一带物资紧缺,百姓生活非常困难,急需北疆和荆、豫等州郡提供帮助,但李弘和袁术丝毫没有松口的意思。
李弘上奏天子,要么立即废除小钱,要么拿五铢钱到北疆购货,以物易物也行,总之北疆坚决禁止使用小钱。李弘在奏章中说,臣遵先帝遗旨,戍守治理北疆,拱卫京畿,捍卫社稷,臣绝不能任由奸侫的祸国之策毁了北疆,倾覆了社稷。臣认为陛下废除五铢钱之议乃是害国害民之举。陛下年幼,不能明察国事,因受侫臣所陷,致有今日之失。陛下应亡羊补牢,立即下诏废除小钱,重新实行五铢钱,以稳定天下。
袁术没有上奏劝谏天子,也没有回书上卿大臣们,而是直接下令驻守各处关隘的将士们,严禁京畿的任何人踏足荆、豫两地,就是天子的特使也不行。京畿和荆、豫两州随即被彻底隔绝了,北疆成了京畿唯一的希望。
天子给公主下旨,请她说服李弘。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司空种拂、河南尹朱俊等大臣也通过自己的各种关系急书北疆诸府的官吏,请他们以天子、社稷和京畿百姓为重,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李弘重开关隘。李弘受到了来自北疆诸府的巨大压力,不得不重开了蒲坂津和茅津两个渡口。但他本人也罢,北疆诸府的官吏也罢,有一点认识是一致的。京畿诸府和门阀世族可以到北疆来买除了粮食以外的各种生活物资,比如盐。但必须要用五铢钱或者以物易物,北疆任何一个地方一个人都不会接受小钱。
大汉国于是出现了非常尴尬的一幕,京畿各地用小钱,北疆和其他州郡用五铢钱,一个国家竟然出现了两种币制。
北疆的做法激怒了董卓和朝中大臣。
董卓得知李弘和袁绍结盟后,极其愤怒。李弘接下来要干什么,已经非常清楚了,他为了北疆的生存,最终还是选择了袁绍和袁术,抛弃了天子和朝廷。
李弘在奏章中的表述和朱穆头头是道的解释,虽然很华丽,很合理,但根本无法掩盖其真正的目的。李弘要和袁绍、袁术联手,先帮助他们平定各地的蚁贼暴乱,然后得到他们充足的钱粮支持,从而让北疆迅速度过危机。
李弘也许是想等到北疆恢复元气后攻击长安,迎接天子回京主政。但从袁绍和袁术这个角度来说,他们不可能让李弘如愿以偿。北疆强大了,他们只有挨宰的份,所以他们肯定要利用钱粮充足的优势制约北疆,要挟李弘同意他们废除当今天子,重建皇统。从李弘这个角度来说,他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点,从他提出制衡之策就可以看出他已经承认了袁绍和袁术这两股强大势力。也就是说,李弘可能已经做出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废除当今天子,重建皇统的准备。对于现在的李弘来说,北疆的利益要远远高于大汉社稷的利益,高于天子和朝廷的利益。
李弘和袁术借口反对天子废除五铢钱之事,从南北两个方向封锁了京畿,而与此同时,李弘又和袁绍,和讨董大军结了盟,并且还要和袁术合力去兖青徐三州平叛,这是不是意味着李弘、袁绍和袁术已经达成了某种不利于天子和社稷的协定?
如果李弘决定了放弃当今天子,他在袁绍袁术的鼎力相助下,三方联手,洛阳和长安必将陷落。目前三方的封锁已经让京畿陷入了绝境,十二万大军的粮饷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难题一旦转化为叛乱,洛阳和长安也就不攻自破了。
远征大漠让朝廷元气大伤,所以州郡起兵叛乱之后,李弘也好,董卓也好,两人都不想打,都想利用制衡赢得恢复元气的时间。现在李弘以牺牲天子和朝廷为代价换来了这个时间,但董卓什么也没有得到。相反,他被逼到了绝路,他只有带着大军突破重围,去打,去抢,置之死地而后生了。
董卓提出主动南下攻击河东、河内、兖州、荆州和豫州各地。董卓要同时打李弘、袁绍和袁术,三个都打,哪里有粮抢哪里。
董卓说,我们的攻击目的是破坏制衡和解决钱粮,破坏制衡是最重要的。我们先攻击河东和河内,屯重兵于洛阳,切断荆豫两地到北疆的关东通道。这样李弘就无法得到袁术的帮助,他只能求助于袁绍,而袁绍和袁术已经反目成仇,他也无法得到袁术的帮助。这样一来,李弘和袁绍就要为争夺冀州的钱粮而大打出手。要知道,兖青徐三州经蚁贼暴乱之后,今年田地里基本上颗粒无收,他们只能指望冀州的钱粮过日子。
只要李弘和袁绍撕破了脸,李弘精心筹划的制衡之势也就随之彻底崩裂。在北疆自顾不暇,袁绍袁术兄弟阋墙之际,我们不但可以重新掌控主动,摆脱目前的危机,还可以先把实力最弱的袁术给灭了。袁术被灭,袁绍和蚁贼纠缠不休,叛军大势已去,此时李弘该如何选择,他应该很清楚了吧。
刘艾和田仪思虑良久,忧色重重。
田仪说,现在袁绍和袁术的大军在兖青徐三州忙着平叛,此时的确是我们南下攻击,毁去制衡之势的大好时机。不过,我们主动出兵攻击有三个未知的难题。一个是目前的制衡之势会因为我们的攻击而破裂,李弘将作出何种反应?他会不会趁机攻打长安和洛阳?其次,我们攻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