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草莽年代>第三百五十一章 说到做到

“李亚东,你别开玩笑!”赵无衣不停地对他使眼色。

尽管她知道李亚东很有钱,但一个亿……

天呐,那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资金,饶是搞经济的她,都难以想象。

之前听说他给港大捐款九百万,赵无衣惊讶归惊讶,但起码还相信,毕竟九百万港币也就四百多万人民币,她脑子里揣测过李亚东的赚钱能力,约莫还是有可能的,可一亿人民币?

难不成你手上有台印钞机?

“赵老师,您看我的表情,像是在开玩笑吗?”李亚东一本正经地反问。

“这……”赵无衣一时竟无言以对,就她所认知的李亚东,绝对不是一个喜欢信口开河的人。

非但如此,而且言出必行。

当初她丈夫患了脑瘤,他说自己在香港有关系,而且可以借予高昂的医疗费,那时赵无衣同样将信将疑,可事实证明,他所承诺的事情全部兑现了。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完美。

赵无衣犹记得他当初说能有四五成的把握,可到了香港,医生检查完后,却告知手术的把握有七成,最后果然一次性解决。

“李同学,你说真的?”郑鲜明瞪着眼珠子问,猜想这家伙到底什么来头,中国应该没有这么有钱的人吧,还是说他在香港干出了一番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作为?

“真的。”李亚东笑着点头,“这边有电话吗,可以打国际长途的那种,我打通电话回香港,让人转过来,你们提供给我一个中银的账号。”

他也懒得跟几位老师们解释什么,说实话,也很难解释得清,倒不如用事实说话。

“倒是有一部,在校长办公室。”郑鲜明感觉脑袋有点晕乎,下意识地回道。

李亚东直接站起身来,然而几名老师却直愣愣地望着他,半点动作没有。

说实话,到现在除了眉头紧皱的赵无衣外,现场依旧没人认为他能拿出一个亿人民币。

“走吧,郑主任。”李亚东笑着说。

“哦……”

几人来到一扇简易的红漆木门前,郑鲜明抬手敲门。

“请进。”从里面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房门打开,正对门口的枣木办公桌旁,坐着一位发头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

此人李亚东自然不陌生,正是北大校长,丁时孙。

他虽然不如蔡元培、胡适等人出名,但也是一位卓越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性格坚韧、刚正不阿的学者。

关于他的事迹,后世流传最广的,大概就是拒收毛鑫宇。

那件事情似乎就发生在今年,一九八八年暑期,毛鑫宇从北大附中毕业,但高考成绩很不理想,总分只有109分。

其母、也就是太祖的儿媳妇韶华,便找到丁时华。说“咱们家三代都属于北大”。而丁时华却说“此无必然性啊”。韶华又说“鑫宇就该上北大”。丁时孙又言“北大校风自由,同学好动,我担心他进来无法保障安全”。

最终韶华无奈,而毛鑫宇也只能屈尊就读了人大历史系。

从这一事件中,便能一窥丁时孙的为人,毕竟那可是太祖的亲孙子,而当时太祖过世不过刚满一轮,余威浓厚,且中央层面亦有不少旧部。

换作一般人来看,太祖亲孙入学,那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然而在丁时孙的眼中,却只有四个字——一视同仁。

对于这位老人,李亚东始终心怀敬畏,在场只有他是学生,便深深地鞠了一躬,道了一声“校长好”。

“诶,你是?”丁时孙诧异。

对于此事他还一无所知,毕竟郑鲜明等人,早前哪里想到过,这位捐款人一开口便是一个足以吓死人的金额。

“校长,是这样的……”郑鲜明走了过去,俯身至他耳边,将事情的原委如实地讲述了一遍。

“一亿?”丁时孙听完后,也是震惊不已。

“小李同学,咱们读书人,可不打诳语,此事可曾属实?”

他是老一辈的读书人,见证了中国文字从“新文体”、也就是清末开始推行的“通俗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变迁。所以,言谈亦显得有些文绉绉。

“回校长,属实。”李亚东恭敬点头。

“哎呀,那这么多钱,你是怎么赚的呀?”丁时孙大为诧异,表情中甚至有些担忧。

“校长放心,都是正经渠道,学生断然不敢行非法之事。”说着,李亚东从口袋里掏出名片,稍稍走近,双手呈上一张。

见丁时孙过目之后,才解释道:“学生在香港有一家集团公司,旗下又有三家子公司,分别从事影视娱乐、商业地产,以及金融运作,都是规规矩矩的正经营生。”

“你是学经济的?”丁时孙上下打量着李亚东,以他育人无数,亦阅人无数的经验来看,眼前的这个小伙子没有撒谎。

“正是。”

“了不得啊,不曾想我内地学子,到了资本主义市场上,一样可以披荆斩棘,这方面的学识,燕园里的老师可教不了,是你在港大学的?”

“倒也不是。”李亚东讪讪笑道:“燕园的两年多学习时间,为我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至于其他的……多数是自己瞎琢磨的。”

“不错,教而知不足,思而后变通。你是个大才,我们的老师应该向你学习,就我这个门外汉来看,目前国内的经济,就存在很大问题嘛。”丁时孙一脸欣慰道。

他虽然年过甲子,但思想并不迂腐,而且作为一名数学家,能看清中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一章 说到做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