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三国之孙氏强敌>第三百三十七章 隐隐作痛的肩膀

孙策并不知道刘表因为杨延昭这么一发威,刘表竟然就把蔡瑁官职撤了,而换上了两个他最不愿意遇到的人。

王阳明,也叫王守仁,这人他知道,是明武宗朱厚照信任的大臣,能治国也能打仗,当年的宁王之乱,就是因为此人才得以迅速平息。

但作为民族英雄的于谦,他就不是很清楚了,抽烟喝酒烫头的他到认识,之所以忌惮,是因为他发现,从漩涡中出来的家伙,都不是那么好对付,偏偏又缺少信息,这才让他很没安全感。

说起这于谦吧,在历史上也算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历任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少保,在瓦剌兵指京城事件中,扮演了一锤定音,击退瓦剌的重要角色,可惜后来被冤杀,和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如今孙策刚抵达襄平,从柴荣那里得知公孙度命不久矣的消息后,他也就没急着去辽东,而是等薛仁贵在乌丸集结好兵力,才慢悠慢悠的领军出发。

公孙康战死,公孙恭合着那些徒子徒孙殉城,公孙度又被气死,本以为是块难啃的骨头的柴荣,被逼投诚,剩下一个柳毅,能做什么?可以说完全是辽东自己把自己给玩崩了。

不过愚人处理起来,终究会麻烦一点。

初至城下后,派人一打听,才知道公孙度已死,因此在孙策看来,襄平可以一纸招降。

可柳毅不干,他还谨记着公孙度的教诲,将襄平城守得非常严实,接连两次让孙礼和冯习铩羽而归。

这下轮到孙策不开心了,公孙度都没能撑过几个回合,这柳毅什么来路?

不降?那城破之日,就是他柳毅的忌日!

话这么说出去了,可柳毅仍旧不管不顾,一面加固着城防,一面鼓动着百姓拆房掀瓦。

见柳毅摆出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孙策还没来得及做上什么,周瑜那边来信,新罗覆灭一事,引起了三韩半岛所有邦国空前的团结。

高句丽,百济、沃沮、秽陌、挹娄、东乌丸,以及苟延残喘的三韩,八方势力,合兵三十五万,誓要把周瑜的东北兵团赶出三韩。

不过这并不是周瑜的求援信,而是一封策划书,三十五万蛮兵,要是换在几十年后,或许还会令人担心,现在是真的没什么战力。

何况周瑜,谢安,王猛,再加上甘宁,别说在这个时代,放眼整个冷兵器时代,又有谁是他们的对手?

反正光凭渊盖苏文和宇文泰,还有点不够看。

周瑜的意思是,让孙策尽快处理完辽东公孙度,然后挥军东进,一举荡平高句丽,他会在三韩半岛竭尽所能纠缠住蛮夷联军。

显然,周瑜还不知道公孙度已经去世的消息,更不知道辽东公孙氏已经名存实亡,不过周瑜的来信确实是个好消息。

此刻,半个中原兵团加上解烦军,都在幽州,柳毅龟缩不出,孙策正好觉得人多了。

和岳飞一商议,背嵬军留在幽州,在和东北军交接之前,就驻扎在此,而孙策和薛仁贵带兵东进,向国内城进发。

想来不仅是周瑜没收到公孙氏危在旦夕的消息,就连高句丽也不知道这件事,毕竟事发实在过于突然。

襄平距离国内没有多远,沿着大梁水一直往东走,直至尽头,就可以眺望到盐难水(浑江),这里的风景那是相当优美,特别是在这个时节,山清水秀的,让孙策不由喝阻大军,在此修整一日。

水畔之北有一座高句丽的城池,名字非常奇怪,有点像回族人取的名字,叫纥升骨城。

高句丽在此驻有一军,人数不多,仅五百人,城池修建得非常高,而且顶上还有一座烽火台,看来要想不惊动高句丽边防军,直扑国内城,不想个法子是很难达成的。

纥升骨城是高句丽的发祥地,是一座山城,而山的名字叫做五女山,城池依山势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型,分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东、西、北三面都是百尺峭壁,南面则是险峻的陡坡,地形易守难攻。

故而强攻显然不可取,只城内的五百高句丽士卒,就足够孙策喝一壶。

“从这里攻上去,过于凶险,末将认为不可取”

“难道选南面?虽然地形上安全很多,但只要有百人把守,可攻上去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夜晚,作为特种战斗编队的解烦狼军和鹤军将军,孙河、黄叙,和孙策正研究着怎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攻下纥升骨。

“南面固然也不能选,末将提议选北面”

孙河的提议,让孙策倒吸了口凉气,北面可是三面之中,最险峻,最陡峭的一面,仅远远的看上去,就知道着力点非常少。

“诚然北面看上去非常危险,但对我们来说,却是最佳的选择,只需要一个人攀登上去,拴好麻绳,其余人即可借绳索上去,如此周而复始,不到一个时辰,要上去三千人不是难题”

孙河的意思孙策明白了,尽管北面凶险,但却是三处中,山势最低的,目测不到400米,备好绳索,只要有一个人上去,那接下来利用绳索之便,效率就会成几何倍增长。

至于东西两侧,这山势少说也有600米,随着海拔的升高,攀登危险俱增不说,绳索的配备也是个大问题。

渊盖苏文这几日和征东军打得那是一个胶着,双方你来我往,不亦乐乎,偏偏还就拿征东军没办法。

说来也巧,双方交战地点就在牛首(三八线附近),其北是蛮夷的主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七章 隐隐作痛的肩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