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晨吃过早饭,乐济乐颠颠的走了,走之前还很同情的望了乐源一眼。乐源看着越走越远,连背影都是开心的乐济,心里像是猫抓似的呆不住了。
郑夫人拉着乐源的手温柔的笑着,伸手抚了抚她的头发,对她道:“乐源啊!今日你的父亲也沐休。我们接到新升职的宋大人邀请,要去他家做客。你的礼仪也学完了,在家也没什么事,不如你也陪我们一起去吧!”
乐源一听高兴了,他们这去了就要用过午饭才回来,真是天助我也!
于是,乐源握着母亲的手为难道:“母亲,乐源昨天喝的茶水太多了,所以晚上都没怎么睡。今天头晕晕的,想去补个觉。”郑夫人笑着拍拍她的手,道:“不打紧,那你就在家睡觉吧!记得中午要按时用饭。”乐源立即点头道:“乐源会的,不知父亲母亲什么时候回来。”郑大人微笑着道:“未时就回来了。”乐源笑着点点头道:“好。”心里乐开了花。
等到郑大人与郑夫人走后,她吩咐了秋月夏荷,午饭她要晚些吃,别让人打扰。
乐源换好行头,施展轻功来到了街上。
乐源来到城东的莫问茶馆门前,茶馆的占地面积很大,是个二层小楼。门口两侧分别写着:“出身高低有不同,文人墨士本同源”。上面是“莫问茶馆”牌匾,门口一侧放着一个醒目的大木板,上面写着一些事项:莫问出身,莫问背景,莫问贫富,莫问……不准带奴婢仆人,不准自带书籍,不准自带食物,不准……
乐源大致看了一下书写的内容,抬脚进了茶馆。
大厅里现在正摆着许多字画。大厅的东西两侧是单独的房间,东面门侧挂着一个拍卖区的木牌,西面门侧挂着讨论区的木牌。
乐源顺着楼梯上了二楼,二楼两边是一排排的书架,上面放满了书籍(这个朝代已经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中间是一行行的书桌和椅子,足足有二百多个座位。靠近楼梯的两边放了许多大的茶壶和大的茶盏,如果想喝水,就自己倒。时不时地有小二跑过来加热水换茶叶。中间座位区此时已经差不多满了,乐源自己取了本书,找位置时她看到了自己的弟弟。
乐济此时正认真的看着书,他旁边正好有一个空座位。于是乐源就坐了过去,看起书来。乐济准备去换一本书,起身之时,发现了乐源。乐源此时穿的还是昨日那件衣衫,还是昨日那张脸。乐济惊讶的望着乐源,乐源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弟弟好笑的表情,对他笑了笑。她站起身,低头在乐济耳边小声道:“你不想去听听别人是怎么讨论的吗?”乐济点点头。
于是,姐弟俩将书放回。
下了楼,推开了讨论区的门。屋内空间很大,同样有专用的地方摆着茶壶和茶盏。此时房内有大约二三十人,随意坐着。都三五成群的围着桌子,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人进来,也只是有人看了一眼,有的人连头也未抬一下。
乐源与乐济在一张没人的桌子边坐下,仔细听他们都在讨论什么。有的在讨论书法字体,有的在讨论字的来源,有的再讲过去朝代的历史,还有的慷慨激昂的讲“论做个有用的读书人”等等。
讨论“论做个有用的读书人”那里的人最多,乐济好像也很感兴趣。乐源对他点点头,两人走了过去。
这时坐在东面的有一个身着粗布衫,整体干净整洁的俊秀书生道:“摆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个例子。我们所在的莫问茶馆,对所有读书人都一视同仁,免费来这里看书,还免费提供午餐。这让多少没钱买书饮食都成问题的读书人得到了好处,完成了多少想继续读书的人的愿望。人家用自己的能力来接济我们这些读书人,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楷模。如有可能,你我也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诸如此类的事。”大家纷纷点头,都说对。有一个身着讲究的人道:“听说这茶楼的真正主人是一位隐士,多少人打听都没打听出来。看看人家,做了好事还不求回报,真是让我等汗颜。”众人又纷纷点头。
真不是不求回报,只是还未到时候,这莫问茶楼真正的用意是挑选人才。这里的掌柜的可是每天擦亮眼睛看着呢!
那位俊秀书生又道:“所以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是不对的。这种做法说起来是独善其身,其实是有些自私的。而且到最后难免会成为一个书呆子。”有一个同样布衣的书生道:“那我们功不成名不就,除了努力读书,博取功名,我们还能干什么?不是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吗?只有得了功名才有能力做些事情不是吗?”俊秀书生看着他道:“所以说不能死读书。得功名的事谁人不想,后年就有省试,到时真正能得偿所愿的又会有几人?”大家点点头,那布衣书生又问:“像我们除了读书努力去挣得功名,还能干些什么?”俊秀的书生看了看大家,开始低头思考。
乐源实在体会到了古代读书人的迂腐,她忍不住说道:“首先我们要认清自己处境,如果我们一辈子得不了功名,那就准备一辈子靠别人养着吗?我们能做很多事,只是我们平时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去做罢了。如果就让我们自己养活自己,你们谁还能端得起架子,谁还能觉得高人一等?其实,有些事不是不能做,是你不想做罢了。如果认不清处境看不清形势,只会害了自己还要连累他人。”
乐济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