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顾妩却并不认同,王熙凤虽然不是自己教养长大的,但她却也知道以这个女孩儿的心思,向来是不生。

要是真有心,以凤哥儿的性子,怕早就哄的王夫人服服帖帖了,哪会是现在这样,算来了府里,对贾珠也一副避之不及的模样。

况且以王夫人的性子,她既然看不上娘家内侄女,这次自己真定了这两人,她还真能搞出以死相逼的戏码来。

而且按贾珠的口风,虽表明没有钟情的闺女,但他明显更喜爱书香世家的女儿,最好是温柔体贴、品德过人的姑娘。

可旁的不说,王熙凤跟“温柔体贴”不沾边,而且不管是贾政还是贾珠本人,怕都没有娶王家女的意思。

不然王家好歹是王夫人的娘家,上次她风风火火的给贾珠相看,一直没提王熙凤,这父子两也权当没看见就知道他们的意思了。

顾妩思考了一番,组织了一下语言,就委婉地把这个事说给老太太。

贾母听了叹了口气,想了想还是再没提,这毕竟亲儿子的婚事,既然二房都没有与王家结亲的意思,自己还真没必要拗着。

而且凤丫头虽然得自己的心,可她身世是弱了点,只看她那个爹就明了了,更何况因为赦儿进了京营的事,王家已经对府里颇有微词,恐怕凤丫头嫁过来,王子腾怕也不会再如以前那般热心。

真是可惜了这么好的丫头!

两人就只好在其他的十几家人选里通气相看了。

婆媳两忙忙碌碌大半个月,又是打听又是通气,总算又筛下去了七八家。

这里头有两家是家里的姑娘已经有了相看好的儿郎,只等着合了八字就能交换庚贴了,只是历来婚事在没有走完流程,确定一定结亲至少都会保密,是以这两家姑娘在外人看来还是待字闺中的能相看人选。

得了准确消息,顾妩只好把她们从名单上划下去了。

还有两家是给姑娘自小定了未婚夫,虽没有宣扬出去,但听荣国公府来探口风,虽有一家些心动,但仔细想了想,还是据实相告了。

毕竟能跟荣国府结亲是好事。可在这种儿女婚事上还是坦诚些的好,反正已经定了的亲事有处可查,甚至双方都交换了庚贴,这要是瞒着退婚真要被发现了,以明.慧公主的脾气,可真没那么好说话。

另一家定的未婚夫乃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人家不宣扬只是怕两家孩子未长成之前出了意外再落个刑克的名声,这才在外瞒着,可现在眼见着到了能成婚的年龄,自然也就不用像原来那般小心了,就坦荡荡又颇为自豪的明说了。

见此顾妩特意让备了厚礼,只当给两家小姐即将成婚的添妆礼,用来表明虽结不成亲家,但荣国公府却并没有记仇的意思。

不提这两家暗道荣国公府好教养,又特意回了礼,自此阴差阳错,虽亲事不成,却有了人情往来。

还有几家是顾妩旁人调查后,发现家里的姑娘品行一言难尽:有凌虐下人的、婚前就与人有私情的、心思深重陷害姐妹的、家风不正的……

虽然贾珠不是顾妩的亲儿子,可这孩子自小懂事,她还真没有害他的意思,而且府里要是真进了品行不好爱兴风作浪的,就不是贾珠屋里的事,肯定还会闹的府里鸡犬不宁。

顾妩自诩辛辛苦苦十几年,才把荣国公府管成现在这样兄友弟恭、和睦相处的样子,这要真来个搅家精,怕是一个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而且就算有贾母把关,可接手贾珠婚事的毕竟是她,这要是真弄进来一个不合心意的侄媳妇,这责任怕还真的落到自己身上。

这么一来,剩下的不过三家,一家是定城侯谢家的二小姐,他家只两个闺女皆是嫡出,只大小姐已嫁了三年了,只剩下她待字闺中,这谢家原是侯爵。

只几代下来,他家的长子谢鲸只袭了二等男,现在正在林绪之手下做个五品的京营游击。

因他智勇双全,倒是很得林绪之的看重,据他说前后吏部考核时,怕能升个正四品的副骁骑参领,而要说于贾珠的这位二小姐正是他的胞妹谢姝。

这姑娘倒是没有辱没了这个名字,生的真是姝丽无双,单论起容貌来,怕是跟可卿各有春秋。

只是……怕是武将世家使然,这姑娘是个爆裂性子,因此在京城中名声不怎么好听,且极有主见。

还有一家正是孔翰林家的小姐,这孔翰林只是翰林院一四品官,按理说是入不了贾珠婚事的名单的。

可这孔翰林官名孔继宗,乃是衍圣公孔子的嫡系,虽为人迂腐,不得圣上看重,但在仕林中颇有名望,连顾家这种文人泰斗都不敢轻易怠慢他家。

要是娶了她家的女儿,以贾珠的情商跟孔家的地位,那他还真能少奋斗几十年。

只是他家的女儿被教的……怎么说呢?刻板有余,温柔不足,整个一女版的贾政,且长的也过于普通了。

不过这……看着还剩下的这个名单,顾妩难得有点沉默下来。

因为这姑娘正是原著中贾珠的妻子……李纨。

这李纨乃系金陵名宦之女,她父名李守中,正为国子监祭酒。这李家乃耕读世家,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

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纨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她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


状态提示:116、红楼69--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