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狼行三国>第五百八十二章 军心民情

韩遂张卫联军二十七万经过之前一系列的试探之后终于重又对洛阳城形成了围攻之势,此时站于南门城头之上便可见蜿蜒连绵数十里的敌军营帐,景象颇为壮观,在这种乌云盖顶城欲摧的气势之下,按理说守城士卒都应该有着沉重的心里压力,可你若是仔细观察城头士卒神色的话,看到更多的则是一种对于大战的期待与兴奋,除了城头上下不断巡视的队伍比之平时频繁了一点之外可说全无改变!

这一点还可以用刘毅麾下皆是百战精锐来作为解释,毕竟之前联军对洛阳的攻势没有起到半点的效果,因此面对敌军再度前来,士卒们都可保持着镇定的心态。可在洛阳城中百姓的生活除了宵禁之外也似乎并无受到城外敌军大军压境的影响,很难感受到紧张的气氛,闭月阁、凝香楼等出名之所照样人生鼎沸,门前车水马龙很是热闹。

此情此景在不计其数的围城战中都是极为少见的,尤其攻守双方的兵力还有着很大的悬殊,这种奇怪现象的合理解释只有一个,那便是大将军刘毅还在城中,洛阳军民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骑在那匹神骏黑马之上的雄壮身影,有他在军民就有了主心骨,将军是从来不败的,哪怕对方再过强势终究也难逃败亡的命运,这一点早就深入了麾下士卒与属领百姓的骨髓之中,将军在此便如同定海神针一般。

而无论人前人后,在刘毅的脸上永远看不到凝重之态,似乎被围困的乃是敌军,他才为进攻的一方,反正被困者的觉悟他是一点也没有,之前的遭遇战刘毅甚至从未出手过,而是放任手下众将全力为之。他甚至还忙里偷闲的参加了一场洛阳州府的公审案件!

此案的本身并不离奇,案情亦是清楚明了,不过是一位在洛阳颇有名气的文士娶了当地世家的一位小姐,谁知他远在豫州的糟糠竟千里奔来寻夫,而这位饱读诗书之人却做出了忘恩负义之事,不顾当年妻子是如何侍奉他的父母又是如何含辛茹苦的供养他生学所需,只是凭借着此时他的那位结发妻子由于奔波劳苦生了面疮就要休妻!

那位受尽苦难方才能寻得丈夫的妻子本以为找到丈夫之后就能有所依靠,甚至她都可答应与那位世家小姐共事一夫,可却没想到如今的丈夫却是对她恩断情绝,一时悲愤难以自抑便就投入玉水河中想要了此残生,好在被人救起闻听她这段诉说当真是群情激奋,便有人相劝她如今一死岂不是成全了那个衣冠qín_shòu,洛阳州府与别处不同,刘将军治下的官员都能秉公执法,那妇人这才告到了衙门。

不过那文士杨林虽说作此忘恩负义之事,可休妻的理由却是符合七去之条的,便是所谓的恶疾!此案在洛阳城中传扬颇广,因此州府也不敢怠慢,更由张济亲自过问,只是因为眼下战事在即便想延后再审,不过刘毅听说之后却对此案很感兴趣,让张济不用顾忌。

风若曦听说此事之后对那杨林可谓恨之入骨,亦为杨郭氏掬了一把伤心之泪,而城中百姓闻之亦是一边倒的站在了杨郭氏的一边,此乃人之常情,对弱者的同情乃是人所共有的,况且在当时的认知之中,杨郭氏的所作所为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贤妻了。可在刘毅心中着眼点却不仅仅只在此处,城中百姓对此事的关注说明了什么?大众的善良是一方面,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律法的严谨才是他看重的部分。

倘若百姓都如十年前一般食不果腹,终日为了三餐温饱而奔忙,便算再有善心怕也难对此事去做更多的关注,而这一场案件的双方此时地位是悬殊的,但那户世家也并未作出任何无礼的举动,足见刘毅治下的律法严谨绝不仅仅针对百姓,社会的上等阶层也在其列。

这两点让刘毅心中很是满意,他想要繁荣商业用以富国强兵,可此处最为基础的一点是什么?并非官府的政策宽容与否,也非是商人可以得到巨大的利润,而是普通百姓的富足,最为占据社会人口最多的部分,当他们犹有余力的时候才能发展出更多的需求,市场也会越来越有巨大的空间,当然前二者的作用也是极大的。

当然对于那个杨林的行径刘毅很是不以为然,不管以现今还是后世的观点来看此人都是个人渣,但有过后世经历的他更倾向与用律法来惩罚这样的行为,因此对于张济如何审理此案他是极有兴趣的,杨林的说法符合七去之条而在汉末律法中妇人是不存在三不去的。

案件审理当天刘毅特地来到州府后堂听审,而大堂之外的百姓亦是人头涌涌,单从公审这个角度而言,汉末做得并不比后世差,只不过乱世之中在很多地方老百姓可没这个闲情逸致,不得不说张济在处理此案时表现出了很高的法制水准,他并没有去驳斥杨林的七去之条,而将突破口选在了其有妻再娶之上,要知华夏自古以来都是维护一夫一妻制的,不管你有多少的妾侍但正妻永远只有一个,便连天子都只能有一个皇后,最后杨林被判流一年并与后妻和离,这个结果让观审的百姓都大为叫好,而刘毅的出现更让众人兴奋不已。

正是这桩洛阳城中颇为轰动的案件让百姓都知道了将军还在城中,且竟能参与州府的审案,足见他并没有将城外的敌军放在眼中,洛阳城定会稳如泰山,这个结果对于刘毅而言就是意外之得了,可最后那杨郭氏为丈夫求情的场面依旧让他感慨,这就是时代的因素。

让风若曦给那位可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二章 军心民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