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跟他最亲近的两个将领赵云、太史慈探讨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
他并没有因为二人的糟糕表现而责怪甚至是疏远他们,他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上不在下。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他都太注重军事技术的建设和对军队的控制,却忽略了一支军队的灵魂军队精神的培育,尤其是荣誉和武勇的培育。
这直接导致他的军队就像一个百货公司,当兵的就是公司的职员,当兵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养家,除此之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一旦没有了战争,没有了掠夺,没有了发财的机会,这支军队就会立即腐朽。
这样的军队是打不了胜仗的。
赵云和太史慈能把军队的弊端跟他说透,但他们不能给他开出根治的药方。
药方需要从智者和历史经验中去寻找。
经过痛苦的摸索,李轨自己给自己开了一个药方,他要改革国家的兵制,改募兵制为征兵制,把军队的灵魂植根于百姓的愿景之中。
今后军队的兵源应该来自于那些有产阶级的良家子,不能再招募流氓无产阶级了。
有恒产者有恒心。
人只有在保卫自己认为值得保卫的东西时才能迸发出超人的勇气。
军队里要重用那些有责任感、有献身精神的有志青年,坚决剔除那些混吃等死的兵油子。
随着北部领土的统一,动荡的社会渐渐安宁下来,大批追随李轨起兵的老兵纷纷离开军队回归正常人的生活,铸兵为犁。
为了应对兵员的紧缺,各地各军都采取募兵制,拿钱招募别人来当兵,别人呢当兵拿钱吃粮。
这种情况的最高峰就是南征淮南时,当时为了应付兵员不足的问题,李轨亲自酌定采取募兵制。
这个魔盒一打开,军队的战斗力直接下了一个台阶。
好在那时候老兵尚有遗存,好在那时候袁术的军队比李轨的更烂。
对阵双方互相比烂,结果袁术技高一筹。
所以南征淮南是李轨遇到的最为艰难的一场战役。
原因不是敌人太强,而是自己太弱,没有底气啊。
随着南征的结束,更大规模的老兵复员潮袭来。
李轨无力阻挡潮流。
老兵的离去,带走的不仅是成熟的战争技术和丰富的战争经验,也把军人的责任和武勇精神一起带走了。
从此以后这支军队就蜕变为一支没有灵魂的军队。
眼下除了部分边军尚有一定的战斗力外,内部驻军尤其是禁营已经严重腐朽了。
捧日军和拱辰军只是提前把问题暴露了而已。
军队是一个政权的坚强柱石,军队垮了一切就都完了。
所以必须未雨绸缪,必须设法把柱子修补好。
经过一番缜密的准备,李轨终于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他宣布裁撤禁营。
先拿自己身边的亲军下手。
撤销捧日军和拱辰军的军号,捧日军主干编入凉州地方军,一部分编组为武卫营,作为禁军的一支。
拱辰军瘦身之后降格为内军营。
撤销虎贲军,兵员归入宫内局警卫所,编制是六个大队。
金吾军改成金吾卫军,与羽林军一起成为这次军改中硕果仅存的两支武装力量。
裁撤万胜军、镇远军、长捷军,兵员并入边军。
保留京营军军号,改为地方军队,驻防司隶地区。任务是拱卫两京,确保地方稳定。
三军两营(羽林军、金吾卫军、京营军、武卫营、内军营)仍然采取募兵制。
建设卫军大本营,下设若干支卫军,原则上是每州对应一支卫军。
以眼下李轨控制的范围监军,共计有幽州卫军,冀州卫军,并州卫军,徐州卫军、兖州卫军,豫州卫军,司州(司隶)卫军,凉州卫军。
各卫军在长安设军司,地方郡设都尉。
军司和都尉负责兵员的征募、训练,以及军队的其他方面建设。
最终形成兵曹出政令,枢密使掌军机,行台负责协调地方支援,各地都督府负责指挥作战的新格局。
各地受田百姓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各郡都尉负责掌管兵役簿册,定期清点人数和组织训练,遇到征战负责率部出征。
这项政策先在并州和冀州进行试点,以积累经验,查缺补漏,形成切实可靠的规范后再逐步推广开来。
而边疆地区和京城等地,作为一种变通,则采取募兵制和征兵制相结合的方式。
但这个募兵跟先前又有所不同,募兵的对象主要是各地卫军的士兵,极少从社会上直接招募兵员。
一般的程序是禁军或边军将需要的兵源数上报给兵曹,由兵曹下达给地方都尉,都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有效兵源。
禁军地位较高,由地方选拔去禁军的兵员被称之为“贡兵”,走的是时候是要披红挂彩骑马游街的,着实风光的很。
因为有严苛的奖惩制度,各地选送的“贡兵”素质普遍较高,因此成为各地有志青年追逐的目标。
这些“贡兵”也不再执行原有的征兵制度,他们在军中服役年限另行规定。
因为这项制度尚未完全推广开,新任凉州都督府长史、凉州大都督、武威太守太史慈就钻了个空子采取募兵制,在地方另行招募了一千五百人的骑兵。
原来的凉州士兵心宗不服,发动叛乱,太史慈坚决予以镇压。
怎奈凉州地方百姓吃软不吃硬,镇压的越凶反抗的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