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五年秋,大明帝国南京城,朱由检站在南京城北的码头口岸,静静地看着面前的长江水。
之前忙碌的码头此时一片肃静,大明帝国北伐大军已经集合完毕,此时云集在码头的大军正在准备登船,然后开赴北方战场。
“陛下,已经准备好了。”
太子朱慈烺来到朱由检身前,然后恭敬地说道。
朱由检收回肃然的目光,然后转身看向身后的码头口岸,此时数万大军已经集合完毕,铠甲鲜明,士气高昂,文武百官也全部到场,为首的三位大学士和南迁三将的李守荣,黄得功,周遇吉也全部在场。
朱由检一身黄袍,披着大红披风,站立在高台上面,看着下面的众将士。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建奴满清,苟且竟妄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四海以内,民不臣服,实乃天授。,建奴无德,废坏纲常,以臣弑君,以弟鸠兄,弟收兄妻,子征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北民思明帝仁德之制,今圣君在朝,兵甲已足,天下臣民,即位所盼,明帝法令北伐中原,驱除鞑虏,中兴大明。”
此时,太子朱慈烺宣读了由大学士范景文亲自操刀的北伐誓词,全场顿时一片激动。
“朕令大明勇敢的将士们,北伐中原,驱除鞑虏,中兴大明。”
“驱除鞑虏,中兴大明。”
“驱除鞑虏,中兴大明。”
“驱除鞑虏,中兴大明。”
随着朱由检的一声令下,码头上面顿时高声喊起,众将士激动不已,大明帝国的北伐也随之开始了。
间断的誓师大会结束之后,聚集在码头上面的三万明军开始纷纷登船,开赴江北集结,准备北伐。
这些军队只是北伐大军的代表,朱由检为了这次北伐,在北方集结了四十万大军。
明军北伐大军主要分为三个集团,以周遇吉为首的东路军,统领山东和淮安徐州一带的明军第第八军,第九军,还有从江南调往山东的第十军,共计十五万大军。
第八军统领杨彪,第九军统领张珂胜,第十军统领王勇,其中第九军全部为火枪军。
周遇吉所部为右路军,负责北上攻打河北,迎战多尔衮。
李守荣统领中路军,下辖江南的第一军,第二军,第四军,还有江北汝宁,归德一带驻守的第七军。
第一军统领陈子龙,第二军统领赵之龙,第四军统领张国维,第七军统领高杰,其中第一军和第二军已经全部换装火枪。
中路军共计二十万大军,作为攻打洛阳和开封,已经策应河北,北上山西作战的主力,而且朱由检的御驾也将在中路军,还包括随行官员。
左路军有黄得功统领,下辖第三军,第五军,攻击十万人,第三军统领刘良佐,第五军统领袁继咸,从襄阳出发,会同中路军北进中原,然后围攻洛阳,攻打潼关,对付李自成。
朱由检不仅触动了精锐的明军陆军,海军也出动了,黄斐和张水牛统领海军第一军北上,策应攻打京城,并且负责运送物资。
在高丽方面,周赟统领五万高丽义军攻打高丽北方亲满清的李淏政权,同时牵制辽阳的满清军队,伺机进入辽阳。
此时所有大军已经全部准备完毕,枢密院调兵遣将已经完成,黄得功和周遇吉两人在朱由检的誓师大会结束之后,将会返回左右两路大军,李守荣则是统领大军北进,直取开封,然后汇同黄得功一部攻打洛阳。
朱由检随后登上了北上的船只,他身边是大学士蒋德璟、李源,还有随行的一些官员,太子朱慈烺和大学士范景文、钱谦益将会留在南京调度后勤,同时处理江南的事物。
“诸位现在有何感想?”
朱由检站在甲板上面,看着身边穿梭而过的船只,上面满载着全副武装的明军,然后感叹地说道。
“陛下,大明从未有过如此盛世,数十万大军北伐,就是太祖都不及啊。”
蒋德璟随后叹息地说道,他的内心一阵激动。
“明军错古拉朽,攻破北方不定不是问题,如今就看大明军队何时能够收复京城了。”
李源也感叹地说道,他也被明军的阵势震撼到了。
和两人的欢喜不同,朱由检倒是一脸肃然,他没有两人那么乐观,毕竟他需要面对的对手也绝对不简单,多尔衮,李自成,吴三桂,洪承畴,这些都不是等闲之辈,大明这一战万万不可大意。
好在三路大军统领都是善战的将领,加上大明火器部队的参战,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难题。
朱由检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些人不和明军决战,他现在最愿意看到的就是这些人集中兵力和明军决战。
尤其是在河北一带,如果满清大军能够和明军出来决战,那是最好的局面。
“陛下,多尔衮会不会退守东北?”
此时,李源担忧地问道,在一番感叹之后,李源开始冷静下来了,他知道大明最大的威胁就是满清,如果多尔衮据守京城,或者是在河北和周遇吉开战,那么明军取胜的希望非常大。
但是如果多尔衮效仿当年的朱由检,在看到局势不妙之后,立刻撤退回到东北,那就可是明军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朱由检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但是他已经有了对策,而且他在河北和京城,还有东北的战场布局非常大,绝对周遇吉的右路一路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