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民接到信一笑了之,这刘知远就是根墙头草。既不想得罪新晋贵族赵家,又不想得罪他和范延光。蛇鼠两端,这种人王达民可不敢相信。
不过有情报组的人盯着成德,又有越来越多信徒掩护,刘知远有什么小动作也不怕。
瓦桥关位于莫州境内,不过现在王达民毫不客气将它归于瀛洲境内,差不多莫州的三分之一都划入瀛洲。对此根本没有人反对,喔,不对,有的。契丹人事后来严重照会,要求解释。
那时候,王达民已经在沿线建立多个前进要塞。对这个照会王达民横看竖看了许多遍,搞不懂契丹人脑子怎么想的。
瓦桥关落入王达民的手中,各方势力均保持沉默,显然已经默认王达民有了割据天下的实力。
就连李嗣源和张敬达都表示对王达民乐于保家卫国的决心表示感谢。
事实上两者都已经后悔,没能及时看穿王达民的真面目。特别是后者,他的地盘现在完全处在王达民和范延光的半包围中。
李嗣源甚至想到先对王达民用兵的念头,如果不是张敬达分析利弊,李嗣源绝对会把孟州聚集的2o万将士,调来忠武镇平叛。
张敬达认为,王达民虽然声势不小,而且辖区内展乎想象。但终归王达民并没有举旗,而且对李嗣源的孝敬也未短缺。
最主要的是,不一定打得过,赵家通过太子过境,侵入忠武镇,李嗣源是知道并且默许的。
但结果也是令人讶异的,5ooo多骑兵百对5oo步兵,而且是两线同时作战,居然全军覆没。
更可怕的是,瀛洲这一战,瀛洲数十个大小家族联盟,仅4ooo多能征善战的精英,半个时辰不到,全部消失,而王达民的人汗毛未损。
特别是赵家,其在关外积累的能战之人已经全部丧失殆尽。
赵家这个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征伐天下的家族,数天之间彻底没落。李嗣源已经开始打压这个家族了,如果能抄了这个家族,估计又可以大捞一笔。
先不说这些,通过这两件事,任何一个势力没弄清楚王达民的实力之前,谁敢轻举妄动!
(本章完)
/book_79858/3114176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