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大家都知道越国和老挝之间那条山脉,这条长长的山脉可以供大军行进的只有有3处,一处是大理交界的老街,那是华国地盘还有是新占领的新下蔡出口,最后就是这里,九镇!
静海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位置是他的三寸要害,根本没在这里设防。当这里被华国大军登6时,静海国才觉了这个位置的战略价值。
但是已经晚了,九镇守备的1万静海军赶来时,华国2个师早已经向河内进了。
当地只留下了一个团2ooo人,这些人依托战舰支援,在九镇轻松的歼灭了九镇守备军的主力。随后第三舰队迅移师河内,准备将剩下的炮弹倾泻在静海那些土老爷的头上。
老街口方向,华南军三个师其中两个是机械师,随着千门火炮的排雷作业开始,老街顿时陷入战火。而在十万大山的正北面,静海国不敢踏入的长沙州突然出现了4万重兵,那是一直在镇守长沙的华中军2个主力师。
这还不止,在其东面原本龟缩的预备军突然接到打开防线的命令,一只快装甲部队迅向静海军后路突击,只取十万大山的后军。
如果这支部队能够占领十万大山的入口自然最好这样便可将静海入侵的十万人围歼在三角地带。
当然这只是想想,静海军可不同毛国孤注一掷,静海军胆小,时不时就要看顾一下后路。虽然下龙湾的消息还没有传来,但是闽州的部队一动,静海军立马回缩回去.
闽州出动的部队只截住了一支万人的殿后部队。
虽然扫兴,但有的吃总比没有好。
静海军此时的沙图上可以看到,以河内为中心,旁边是长山山脉,将河内西退之路阻断,南面已知的是华国华南军绝对主力21师和22师,战力之强,整个静海国军队都不够其揍两下,西北面是华南在大理的3个师,其装备,尤其是火炮堪称一绝。
正北面是华中军老牌劲旅11师13和14师都是最邪恶的军队,说是师编制,但是任何一个师都过静海国一个军团的编制。
这次过来的是14师,一支称师却过军编制的“雄师”。
还有就是就是这支从闽国跨江而来的军队人数至少在2万人。
最后是掐着十万大军退路的这支海军6战队。
这一切几乎同时开始,四路军队同时作。令静海国恐惧和惊讶。
华国作战一向都喜好以少胜多,节约兵力,怎么这会数路大军加起来人数竟过静海军的2倍。
他们哪里知道,王达民是要一鼓而下,一劳永逸。
虽然不至于灭绝土著人口,但是单反有出现反复,王达民的命令就是三屠。
所以南下的部队都是死战不退的部队,对敌人从不手软。罗志成要求手下宁可滥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不把南方彻底平定,就不停止杀戮。
事实也是如此,以大理州出的军队为例,一路之上但凡有反抗的人,整个村子的人不分老幼全部屠杀。装甲师几乎是一边用火焰枪,一边用燃烧弹开路。
用无恶不做形容这支部队一点也没有贬低他们。
这么做虽然残忍,但是当看到被杀的孩子身上绑缚的炸弹,以及妇孺端着刺刀冲过来时,你就会明白战争尤其是开疆拓土,从来称不上正义和王者。
但是静海国害怕了,他们在都附近只有三万多人,根本不足以抵挡华国的进攻。而他们的十万大军被困在大山里没有任何补充,想靠着山岭间出产果腹时,他们才现十万大山里居然找不到足够的食物。
华国在这里经营5年并不是做的无用功,山中可食的食物来源早被清理的差不多了。
唯一被认为可以尝试突破的,是6战队那个方向。静海国尝试前后夹击,企图突破老寨营房防线。但是被6战队狠狠地顶了回去。
那个被认为舒适无比的,华国军营。在拆除了两栋宿舍营房之后。人们惊奇地现,这个原本不太重要的据点,突然之间变为防守十万大山方向坚不可摧的堡垒。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下龙湾不断的有华国援军抵达。形势变得越来越对静海国不利。
静海国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商量是投降还是继续抵抗,以及如何抵抗。
陛下,这是华国的圈套!毫无疑问,他们早就谋化已久。6军元帅阮阿成爆口道。
阮将军此事已经不用多言了,我们都清楚。文臣傅大臣黎政劝道:“将军现在怎么办呐?”
陛下,我们还有机会,在印度还有联军6o万人,他们只需要1o天就可以全力赶来,我已经电求救。
这话一出,文武臣下全部噤声,这阮阿正可真是和吴国篡位者李单义的“好兄弟”,这是打算步他的后尘吗,居然替皇帝做主了。
静海国皇帝是静海国土著中原来一支强大部落的领,成功推翻了汉族越国后裔的控制后,宣布自任为静海国皇帝,但仍然用着原来的国号称自己为越皇。
华国为了区分和越国不同,历史书中称其为南越。
南越皇帝就是一个土包子头头,什么都不会,不过他却知道汉人的知识和技术非常有用,在杀了一批汉人后,又对另一半汉人非常重视,给了非常好的条件,让他们建立他们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又学习汉族的政权和制度。
尽管这些制度看上去还是那一套,君权天授,天地君亲师的老一套,但是确实对静海国非常适合,使得静海的实力突飞猛进。
当然这么一来对于一些也有想法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