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英雄杀>第046章 上兵伐谋 求收藏,求推荐

关羽水淹七军,围困襄樊,威震华夏之后,曹操担心徐晃手里只有数千新兵难以抵挡关羽,为此又派殷署、朱盖等十二营兵马进至偃城,悉数交给徐晃指挥调度。

一营满编情况是两千人,当然也有陷阵营这种七百人号称千人的特殊情况,十二营虽未能满编满员,加起来也有上万兵马,再上徐晃之前的兵力,算上运粮的民夫,实战兵力两万,号称五万大军。

徐晃临危受命,也是第一次独立领兵作战,即使是知人善任的曹操都不太信任徐晃能够担负此等重任,为此对徐晃下令,等人凑齐了再开打。

但是徐晃自知机会难得,机不可失,倘若等魏王曹操亲自率军抵达,或是张辽这等大将赶到,他徐晃又只能去当别人的副将,永无出头之日。为此,徐晃觉得必须要趁着曹操大军抵达之前,冒一下险!

徐晃清楚的知道,此行关羽北伐,军中不过三四万兵马,算上民夫也就号称十万。关羽派偏师包围襄阳,少数要用去五千兵马,用水师掌控汉水又耗去五千兵马,剩下两万大军包围樊城,实际上关羽手中可用之兵绝对不足一万。

也就是说,在徐晃眼中看来,此时己方兵力是敌方的两倍!

《孙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徐晃熟读孙子兵法,能将兵法活学活用,知道现在虽然是一个机会,却不是最好的时候,但机会不等人,一旦错过,追悔莫及。

为此,徐晃即刻下令众军将士整军备战,随后又调拨粮草,大军准备开拔。

“将军,那叛将于禁的儿子说有要事求见于你!”此时徐商走进了大营内,来到徐晃面前,如是说到。

徐商原本是徐晃的家将,后来徐晃赏识徐商的才干,便让徐商独立的出去,在外领兵作战。

徐晃虽然表面上已经跟徐商没有关系,但实则却一直在找机会提拔他,两者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徐商也不是忘恩负义之徒,最后又从外边转调到徐晃麾下,如今担任徐晃的副将。

此时徐商却是得到下面通报,有一个自称是于禁之子的少年来到了军营前,希望能够被通传给徐晃,说是有要事相商。

徐商家将出身,为人最重“忠贞”二字,知道魏王曹操厚爱于禁,于禁却未能为魏王守节,实在是罪该万死!因此,就算于禁至今还挂着魏王麾下左将军的名头,位列在徐商之上,徐商却对于禁丝毫没有尊重可言,反而满脸的鄙夷!

“住口,休要在我面前嚼舌头。另外,劝你一句,勿要多舌,小心祸从口出!先将客人引进来!”徐晃闻此,却是不让徐商多讲,此时军营内还有不少将领,若是被有心人听了去,到时候……

其实,于禁投降关羽此事极为蹊跷,尚且没有盖棺定论,于禁到底是不是真的投降了呢?谁也不好说!

于禁贪生怕死,投降关羽,确实也有这个可能。但是在关羽北伐这个节骨眼上,更大的可能是,关羽利用于禁做文章!

关羽水淹七军,七军主副将一死一降,这样才够气势,足以扬关羽的名望!

换个角度来说,倘若于禁和庞德一起战死,会是什么结果?魏军遭受侮辱,全军皆哀,正所谓哀兵必胜,关羽北伐就不好打了!

再换一个角度,倘若于禁和庞德都投降了,会是什么结果?曹营诸将纷纷请命,向曹操表示忠心,二话不说赶赴前线,跟关羽拼命!

那如果是于禁死,庞德降呢?左将军无愧是魏王麾下大将,誓死守节,愿为大王出征,夺回左将军尸骨!又是一波人抢着表忠心,然后要上战场立功,若是能击败关羽,不但能得到曹操重用,还有可能继承于禁手下将士。

前面三种情况对关羽北伐都不利,但若是降了于禁,斩了庞德呢!庞德那样的猛将,不服气也只有死路一条,于禁那样的统帅最后也只能求关老爷饶命,这仗还怎么打啊!

如此一来,曹魏军队士气全无,只能望风而降!

那为什么关羽会安排于禁来投降,斩杀的却是庞德呢?主要是看名声和地位!

庞德之前是马超的家将,庞德的兄长还在刘备手下做官,讲道理庞德投降关羽最正常不过。而于禁呢?深受曹操赏识重用,是曹操最信任的几员大将,如今在外姓将领中排位第一,其他将领会投降,于禁都不可能投降!

这是这样固化的认识,出现了与常识相违背的情况,然而这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性,随后有是三人成虎,众人因此震惊,信以为真!庞德的血都流干了,于禁还没死,你要说于禁没投降?怎么可能啊!

也正是于禁魏国左将军,假节钺的身份,也足以承担投降的罪名,并且能够削弱魏军的士气。

再说两人的知名度,于禁擅长练兵,曹魏少说有数万部队是从于禁手里出来的,军中将士一听于禁投降了,有谁能不知道?但一说是庞德?庞德是谁?前两年投降魏王的降将,你认识吗?

《孙子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徐晃清楚的知道关羽不仅是一位折冲猛将,还是一位战略大师,关羽北伐仅有三郡之地,兵力有限,粮草不足,在魏蜀吴三方当中原本就处于劣势,但如今能以弱胜强,水淹七


状态提示:第046章 上兵伐谋 求收藏,求推荐--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