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和蓝萍问明白了地点,就肩并肩、顺着通向山脚的机耕路,走向山脚下那一栋四开间的木屋,这段距离,随心估计有三百多米,一里不到。
机耕路两边远远近近的搞“双抢”人群看向两人,议论这是哪来的人?来做什么?
随心两人这时候的到来,象走亲戚一样,与这农忙的气氛是有些不相符。
近了,随心不用调节视神经也能看清柳玉英家的外面情况,给随心的感觉是场地整洁、不零乱,了不起!一个带着五个小孩的年轻妇女,要多勤快才能做到这一点?
房前的稻田里有个戴草帽的妇女在捡稗穗,房子走廊上有五个小孩,有一个两岁左右的女孩在和一个大些的三岁左右男孩嬉闹,明显的小男孩在相让,其余三个4-7岁的女孩在看热闹,那“大”姑娘的样子倒象“保姆”。
这场面很符合随心的家教观。要个男孩是为传宗接代没错,因为农村流行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夫妇压倒性的任务,无可厚非,但把男孩当“小祖宗”养则是大错特错,相反得从小教育他明白,他在家里担负的责任,让他知道,男子汉是家里的顶梁柱,得挑起关心姐妹的重担,明显的,柳玉英是这样做的,让他小小年纪就懂得相让比自己更小的妹妹。
蓝萍也注意到了,笑道:“这柳姐姐子女带得好!”自家和干妈家的何志强、陈随心就从小不娇生惯养,姑娘就很看不惯有些家庭,对一根独苗的呵护备至和牵就,小孩的教育就得从小做起。
有句谚语说得好:人看从小,马看蹄爪。一个人以后会有什么发展,经过小时候的教育,早早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一个孩子,以后能不能够变成一个英雄豪杰,长大以后能不能够出人头地,孩子小时候所受的教育至关重要。
随心和蓝萍的持续走近,引起了田中妇女和孩子们的注意,眼光盯着两人的举动,看到两人进入到自家的大路时,田中妇女开始向田边走来。
随心隔着二十来米问道:“大姐,你就是柳玉英大嫂吧!”
柳玉英看清了两人模样,两个真象是金童玉女,好相配的一对,尤其是姑娘那用花容玉貌都不足以描绘的仙女相貌。仙女大家没见过,足以往无限美貌遐想,随心请蓝萍出马,就知道有她在的地方,不会让人往不好的地方联想。
貌美如花的女子本就具备亲和力,特别容易让男人失去警惕,易落入诸如此类“仙人跳”的陷阱。
柳玉英连忙答应:“是我,是我,你、你和这位姑娘有事找我?”她已快走到田边。
蓝萍微笑着说道:“柳姐姐,你慢些走,没啥事,就来看看你。”
柳玉英看出将近三十来岁,两人清楚她绝对没这么大,何况农村一贯时行早婚,柳玉英中等个子,约一米六二,清秀鹅蛋脸,脸色微黄,眼神明亮,看不到疲惫。她齐耳短发的鬓角被汗水打湿了,已旧的长衣长裤贴在身上,显得身材匀称凹凸,这长衣长裤明显是为下田穿的,保护皮肤不被禾叶稻刺伤到。
“哦,你们是?”柳玉英疑惑了,没事来看我?
随心自我介绍道:“我姓陈,这是我姐,姓蓝,我们是塘湾街上的,我听我同学讲,大嫂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们特别努力,我们就来看看。”说话间,柳玉英赤脚上了田坎,五个小孩,围绕着最小的女孩也缓缓走了出来。
蓝萍见状忙迎了过去,口中说道:“慢些走,慢些走,太阳晒,别摔着了。”这些孩子看着虽有些营养不良,但个个纯真,眼神里只有对陌生人的好奇,却无怯意,没想象中的凄凉样子。孩子身上衣服虽不新,但不破烂,补丁很平整,身上很干净。蓝萍想,看得出,柳玉英很爱她的孩子,只有细心的照料和耐心的教导才会有现在的样子,心里对柳玉英更有好感,一个好母亲,肯定是个好女人,难怪那位谭大叔夸她。
柳玉英慈爱的看向自己儿女,对蓝萍的招呼无疑很认同,嘴中答道:“他们爸走了,我当然要带大他们,等他们大了,就好了。”随心的沉稳举止和神情中透露出的淡定,让柳玉英把随心当作同龄人,可以对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随心听着这朴实语言,心里肃然起敬,这就是中国女性传统的母爱!这些孩子有这样的母亲,是他们今生最大的幸运和幸福。
“大嫂,你说得对,以后会更好。”随心既是安慰,也是种承诺,自己可以为她们这样情况的家庭做些事情,“我们先进去吧,大嫂你歇一会。”随心感觉水桶里的鱼没开始有活力。
蓝萍己把小女孩抱起,带着孩子们往里走,无疑,孩子们乖乖地听她的话。
随心推着自行车跟着走进平整干净的房前场坪,随心明白她家的鸡没放养,不然地上灰白灰黑的鸡屎会到处都是,现在很多农家就这样,认为把鸡放养,鸡就能多生蛋,能吃虫子青草省饲料,结果是弄得家中太脏太乱。
“大嫂,你好勤快,家里好干净。”随心夸柳玉英。
“不过是习惯了,家里脏,会让人说的。”柳玉英不好意思道。
随心把自行车架在走廊荫处,对柳玉英说道:“大嫂,我和我姐来,除了看你,还准备去看望林秀菊大嫂,刚才,我们在外面小河边问路,谭大叔使劲夸你两个呢!”
柳玉英脸上浮起些复杂神情,摇摇头,说道:“我和秀菊算远房的妯娌,我们遇上了,就只能过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