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是关于兴元省和益川省的安排以及刑部尚书的合适人选,由你这个兴川总督来推荐,想必是不会有错。”
闻言,梁奕没有着急拒绝,这话说的不错,他是兴川总督,是有这个发言权,更何况这里只有两人,没有顾忌的必要。
“陛下若是不担心微臣任人唯亲,倒是有现成的合适人选,并且其他的一些位置也有不错的人选。”
“说来听听。”
接着梁奕笑道“这些人分别是徐闻皆,刘启,孙元逸,徐清等等。”
董高逸一听,不由得笑了笑,知道为何要说刚才那句话,提出来的这几个名字可以说都和梁奕的关系很好,最差的也是朋友的关系,更何况还有亲戚,势力等等。
“朕想要听听你如何的安排。”
“是。”
其实在梁奕的脑海中早就有了安排,也准备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提两句,也算是给他们的帮助。
“陛下,刘启先后在应天省和兴元省当差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如今正是兴元省巡抚,当初在解决兴元省的麻烦时,他就已经是同知,做了很大的贡献,是兴川总督的最好人选,毕竟需要一个熟悉这里的人,而孙元逸和微臣的关系不错,此人有一定的能力,如今也是兴元省的同知,做这巡抚倒也是足够资格的。”
刘雨的大哥也就是梁奕的大舅子,当初刚遇见的时候仅仅是一名普通的百姓,后面在梁奕的介入下做了知县,逐渐的从知州,同知一直到如今的兴元巡抚,可以说这一切离不开关系,如今五十岁就做了总督,日后到六部的机会非常大,最多五年的时间,到时候算得上是最年轻的尚书之一。
孙元逸不用说,当初因为客栈而结缘,后面在他的帮助下也是突飞猛进,如今担任巡抚倒也是够资格。
“至于徐闻皆做了盐政使以后,兴元省的盐,铁等等管理的非常好,不曾出现任何的差池,这样的大臣更应该去监察衙门发挥才能才是。”
徐闻皆更不用说了,自从遇到梁奕后,短短十八年的时间就从正七品的知县做到了正三品的监察使,这样的速度也是让人望尘莫及的存在。
“最后就是徐清,当初他还是吏部右侍郎的时候,陛下正在为当时的顺元总督一职而发愁,臣在思索万千后推荐了他前往,后来证明这样的决定非常正确,在他的带领下还有了很大的改变,后面进行变革,调去了做了江南总督已经有几年时间,这些年来江南省同样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微臣之见担任刑部尚书还是没有问题,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其实对于徐清,梁奕才是最在乎和最上心的一个。
当初希望他前往顺天府和兴元府当差,本身就是临危受命,加上没有提前的沟通心中总是有些亏欠,早就想要找个机会将其调回来,甚至当初去江南省都是梁奕在从中相助。
如今刑部尚书一职空缺,不是没有想过其他人,但是最后发现徐清是最合适的。
李哲现在是礼部尚书,但是他在刑部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去了也是白搭,要么选择吏部,要么去户部,所以放弃,至于刘启,刚刚做了巡抚不久,就是做总督都还欠些火候,不可能一步登天去了六部,这样的安排就是合理的。
但是对于徐清而言,也是收获满满。
离开吏部的时候是和丰二十年,而如今是和丰二十六年,短短六年的时间就从吏部右侍郎到刑部尚书,看似很容易,但是对于有些人而言,没有那个能力恐怕会在右侍郎的位置上待到退休都不一定前进一步。
董高逸随即微微点头道“不错,你说的倒也有些道理,那就让徐清回来吧,至于其他的也都按照你所说的去做,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你的右都御史暂时卸任吧,兵部尚书衔也就没有必要了,后面的时间你就先行待在宫里吧。”
“是,微臣明白。”
在梁奕看来这是应该的,谁知道这一次董高逸可以坚持多久,万一再次出现问题,有他在也可以很好的解决,反正现在监察院也没有太重要的事情,兴元省已经有人去做。
“第三件事,是关于江乐那丫头和梁嘉那小子的定亲一事,朕想了想之后会择日宣布的,原本想的是过几年再说,现在看来已经等不到了,至于江乐哪里,朕说过了,她没有拒绝,只是提出想要提前见一见梁嘉,你什么时候安排见上一面。”
闻言,梁奕略加丝毫后点头道“陛下,不如就三日后吧,微臣会带着梁嘉前来的。”
“好,早些解决是应该的。”
“最后一件事,是关于景王的后事,你不在都城的这些时日,景王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按理说是你来主持的,朕想了想还是不要见面的好,不过后面的事情就部由你来解决罢了,免得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和怀疑。”
此事梁奕知道,他离开都城的那几日,景王府的对外宣称景王年事已高,不慎去世,前面的事情宗亲府已经处理的差不多,只剩下一些小的问题还需要有人去解决,梁奕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是,微臣会尽快处理这件事情。”
其实每当说到景王的时候,梁奕就会想起刘振,他的岳父。
两人的年龄相当,差距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这些年因为保养的比较好,还没有离世,但是看上去情况也是比较糟糕的,不久前刘振的二儿子刘于赶了回去,传来的消息总之是不怎么好的。
按照南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