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叹息了一下,指着椅子:“允炆,坐下。”
“允炆,朕问你,你是不是喜欢那个白姑娘啊?”
朱允炆思索了一阵子,道:“皇爷爷,允炆也说不好,白姑娘确实聪慧睿智,在筹集武学、护卫军等等的资金上对允炆的帮助很大。”
朱元璋挥手屏退众人,站起来,在殿中踱着步子,语重心长的道:“允炆,朕知道你很有想法,有大志向,你不甘心做个守成之君,还想着肃清蒙古,朕很高兴,古语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你有大志,但是如果你能实现志向的一半,就算此生不虚度了。”
“但切记不能滥用民力,朕相信你心底仁慈,应该能做到,因此你要善用一切人,如果这个白芳蕤对你帮助很大,那么给她富贵其实也没什么。但是,要记住,你是大明的储君,未来的天子,不是穷酸书生,不要沉迷于常人的情情爱爱。朕起于布衣,称帝以来,从不敢一日懈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也要记住这一点。”
“允炆,你可明白?”
朱允炆跪倒在地,想老皇帝施礼道:“皇爷爷,允炆知道了,允炆明白身上的担子有多重,必然会殚精竭虑,不负皇爷爷所托。”
“好吧,起来吧,你确实很用心,朕相信你,而且朕也会经常提醒你的。”
朱允炆再次磕头:“谢皇爷爷!”
朱元璋坐到主位上,问道:“允炆,今天你过来有什么事情吗?”
“皇爷爷,允炆有三件事情想和皇爷爷说。”
“哦?三件?”朱元璋也有了兴趣:“说来听听。”
“皇爷爷,第一件事是在卖玻璃的获利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银行,允炆打算到户部找个官员负责此事。”
朱元璋听完朱允炆的描述之后,感觉没什么意思,觉得不如大明宝钞好,而且规模很小,就不是很在意,道:“你去办吧,这个朕同意。”
“第二件事情是允炆打算在卫所军中增加一个职位,叫屯田使?”
“屯田使?做什么的?”
“皇爷爷,允炆最近翻看了卫所的资料,发现现在大部分卫所都在耕作,都是由卫指挥使负责,但是指挥使未必擅长屯田,所以允炆打算给各个卫所配备专门的屯田使,指挥使专门负责打仗,这样各司其职,也许会好一些。”
“那么屯田使和指挥使的职责冲突怎么办?”
“皇爷爷,这个看具体的情况了,允炆初步考虑将屯田和训练分开,各管一块。”
朱元璋沉思了一会儿,道:“允炆,你是不是还有话没有说完?”
“皇爷爷,允炆的想法是将全国分为多个等级,第一等是京师,第二等是重镇,如开封、西安、洛阳、北平等,第三等为和平区域,如苏州、杭州、cd等地,第四等为战区,如辽东、大同、宁夏等地,允炆的想法是以等级次序,逐步取消卫所,建立常备军,最后将内地卫所纳入布政使管辖,屯田使会慢慢归入行政体系。”
朱元璋愣了一下,思索了好一会儿:“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觉得卫所是临时机制,要逐步取消?为什么?卫所不好吗?”
“皇爷爷,允炆翻看了卫所的资料,发现逃兵甚众,目前已有二十多万,大明才开国不到三十年,可以想象,后世只会越来越严重,所以允炆想尽可能的解决这个问题。允炆觉得逃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士兵负担太重,一个是将领残暴,允炆觉得要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增加屯田使,提高土地产出,逐步降低士兵的负担;将领残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将领世袭,导致士兵求告无门,不敢反抗,一个是资源缺乏,屯田使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监督将领,制止其残暴行为;一个是增加屯田产出。”
“朕明白你的意思了,只是令出多门,搞不好会影响将领的权威,影响军队的战斗力的。”
“皇爷爷,允炆也拿不准到底好不好,所以允炆打算搞个试点。”
“试点?”
“允炆打算在辽东试一下,过一段时间,允炆想任命耿璇为辽东都司通知兼金州卫指挥使,然后在金山卫先配置一个屯田使,最近工学院、农学院的肥料能够增加一些产量,到时候会为辽东增加农具、耕牛和化肥。如果确实能提高产量,允炆打算在辽东逐步推进,允炆希望用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建立辽东布政使司。”
朱元璋想了一下道:“你这个想法不错,你整理一个奏折提上来吧,朕一时还没有想明白,让朕考虑一下。还有什么事情啊?你不说有三个事情吗?”
朱允炆挠了挠头道:“这个事情,允炆只是一个思路,还没有特别完善,允炆觉得现今的税制有一定的问题,觉得按照人头征税不是很合理,如果农民失去土地,其税收不减,那就只能成为流民或者干脆造反,允炆觉得征税应该来自于土地,如果农民失去土地,那么就不用征税了,谁买了他的土地,就要负担其税负。”
朱元璋对这个想法显然更感兴趣,道:“这个办法挺好的,只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税制修改不是一天能完成的,搞不好需要几十年才有可能完成啊。你把这个也好好研究一下,写个奏折上来,朕要看看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