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睡的很晚,所以朱允炆直到天大亮还没有醒,迷糊之间隐约听到屋里有人说话,似乎是女人,女人的声音给他一种安心、温暖的感觉,不由得下意识的睁开眼睛,发现床边坐着一个宫装妇人,三十多岁,面貌端庄,正是他的生母,朱标的正妃----吕氏。朱允炆下意识的要坐起来:“母妃,你来了,儿臣不孝,让您担心了!”
吕氏面容惨白,她刚刚经历了丈夫过世,还没等喘过气来,大儿子却昏迷了两天两夜没有醒,自己顾不得悲痛,每天都在朱允炆的床前照顾,昨晚太累了才回去睡了一会儿。结果今天天一亮,就听侍女说太孙昨晚醒来了,自己没来得及梳洗就赶紧到了儿子这边,看着儿子熟睡的样子也不敢打扰,就在这里一直等着,就在等的心焦的时候,儿子终于醒来了。看着儿子开口和自己说话,自己都感觉天地似乎为她打开了一扇门,那种敞亮的感觉似乎照亮了整个世界。看到儿子要起来,赶紧扶住允炆,看着儿子形销骨立的样子,不由的啜泣起来,“允炆你总算醒了,你不知道这几天母亲有多担心,你父亲刚走,如果你再有个三长两短,母亲和你的弟弟妹妹可怎么活啊?”等吕氏哭声稍微小了一些,朱允炆努力坐直了,看着吕氏说:“母亲,儿子不孝,让您担心了。”
吕氏最近过的很不好,太子的过世引起了朝野震动,宫里面也有一些变化,她能感觉到宫里的妃子对她也不如以前热情了,有些太监宫女也有些不逊的行为。甚至不经意间也会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诸如“太子过世了,这端本宫是不是要换人了啊。”“小王爷身体这么差,看来活不了几天了。”还有更可怕的,“燕王雄才大略,适宜继承大统啊!”等等之类的。她开始还仗责了几个,但是慢慢的就有人来阻止她,比如朱元璋的妃子,从辈分上是长辈,她不能不听,等到允炆昏倒,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不得已,她就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出端本宫,自己一心照料着允炆,直到允炆醒来。
吕氏听到朱允炆说话,不由得有些诧异,觉得自己的儿子和自己说话有些疏远,但也没有多想,用手抚摸了一下儿子的脸庞,道:“孩子,你已经是大人了,这个家要靠你撑着了,一定要注意身体,要想想你身上的胆子,母亲和允熥他们还要靠你呢。”顿了一顿,从旁边的托盘上拿过一碗粥,道:“这是母亲给你熬的粥,太医说你大病初愈,消化不好,要少食油腻,所以就准备了小菜,来,母亲喂你吃。”,朱允炆苦笑一声,道:“母亲,不用了,我觉得可以自己吃。”吕氏看了看朱允炆的样子,微笑道:“能行吗?别勉强。”说话间,朱允炆就努力坐起来,拿过粥开始吃起来。
朱允炆确实饿了,吃了第一口就停不下来,间或吃点小菜。吕氏看着朱允炆吃饭的样子,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儿子终于大好了。就在这时候,门口的太监高呼:“皇上驾到!”众人下意识的起身,跪倒在地。朱允炆虽然身体虚弱,但赶紧放下碗筷,撩开被子,要下床大礼参拜。说时迟,那时快,朱元璋已经走到了床前,扶住了允炆,看着允炆苍白消瘦的脸孔和憔悴的样子,不由得脱口而出:“孩子,你只顾念你的父亲,难道就不顾念你皇爷爷吗?你皇爷爷也老了,你如果再学你父亲,皇爷爷可怎么办呢?”
朱允炆抬头看了看朱元璋,发现皇爷爷已经是满头白发,脸上的皱纹如同高原的沟壑一样深,高大魁梧的身躯也消瘦了不少,不变的是目光中的慈祥和爱怜,这深深的打动了朱允炆,让他想起了梦中的父母,想起了那场生离死别。朱允炆的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失声痛哭:“皇爷爷,孙儿不孝,让您老人家操心了,不过您老人家不会老的,会千秋万岁的,孙儿还希望经常听取您的教诲呢!”
朱元璋定定的看着朱允炆,抚摸的允炆的头,眼中也有些湿润,轻轻的道:“你和标儿真像,一样的孝顺,一样的真诚。”然后回头看了看地上跪着的宫女、太监和太子妃等人,说:“都起来吧,太子妃留下,其他人出去。”大家齐声答应,然后转身出去了,屋里只剩下朱元璋、朱允炆和太子妃吕氏。
朱元璋扶允炆躺下,然后自己坐在床边,让吕氏也坐下,道:“允炆,你要好好将养身体,太医怎么说的?”
“太医说大约要将养个把月吧。”吕氏接口道。
朱元璋沉吟了一下,道:“那等身体好一些,允炆就去文华堂那边,学习不能落下。你要记住要注重实学,不要把精力放在寻章摘句和诗词歌赋上,那些都是书生所重,皇家不需要这些。皇爷爷以前教导过太子和诸王,要注意正心,持心正则万事可为。心不正则万事万错,你也要注意这一点。”
“谢谢皇爷爷,孙儿会好好向各位老师学习,我作为皇族血脉,要把精力放在国家至关重要的民生得失、历代兴衰以及军事成败上面,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大明的长治久安而鞠躬尽瘁。”
朱元璋欣慰的看着朱允炆,道:“允炆说的对,民生是最重要的,元末大乱以来,民生凋敝,群雄四起,皇爷爷定鼎天下,虽然努力肃贪,但只能说差强人意。至于军事,”朱元璋顿了一下,道:“现在边境上都是你的叔王在镇守,问题不大,不过你也可以适当关注一下,另外你一定要注意身体,这样才能做事啊。”
两个人又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