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建文天下>第二十八章 分歧
p>“至于太原城在我们的那个侄子的控制之下,如果能攻下更好,如果不行,我军就绕城而过,趁着冬季黄河结冰时,渡过黄河,占领河南。河南是本王的封地,本王有把握在两个月之内控制河南全境。”

“最后我军耀兵江上,京城必然有变,如此则大事可成。”

朱棣和张玉对视了一眼,道:“五弟,这个计划是否有些冒险?长途奔袭,我军没有粮草保障,一旦没有达成目标,粮草不济,大军岂不是要一朝散去?”

朱橚笑了笑,正要回答,旁边的冯胜嘿嘿冷笑道:“燕王爷,我军人数虽然不少,但都是墙头草,若不能迅速击垮朝廷,必然星散而去;再说我们做的本就是冒险的事情,难道燕王爷想困守北平,等待好事从天而降吗?”

“这几年,朝廷对北平早有布置,朝廷撤换了辽东都司、山东都司、河南都司,建设了直沽城,这些都是对你北平的包围圈。燕王爷莫非认为朝廷的布置不堪一击吗?”

冯胜也站了起来,指着地图道:“而朝廷自恃控制了绥远和大同,却忽略了太原,这是一个巨大的空档,如果我们不赶紧加以利用,等朝廷醒过神来,派重将控制太原,那我们只好和朝廷的精锐硬碰硬了,胜负未可知啊!”说完,冯胜说完之后,转过头来,紧紧盯着燕王和张玉等人。

冯胜作为功勋宿将,排名第三的开国将帅,其威慑力在这一瞬间显露无疑,在其锐利的目光下,张玉不由自主的低下头,燕王朱棣眼中也有了一丝丝的迟疑。

但朱棣很快醒过神来,如果按照周王、冯胜的方案,自己就完全是为其做嫁衣,自己的军队远离北平,等到了河南,岂不是由着周王搓圆搓扁?这是对周王最有利,对自己最不利的办法。

而自己的策略,对周王来说,也有同样的担心。周王麾下有四万人是河南军,还有四万是大宁军,而大宁城是洪武二十年冯胜出征纳哈出之前修建的,时间才过去了十年,冯胜在大宁的影响力依然不可忽视,所以冯胜才可以在大宁造反。可是自己也不是吃素的,这些年屡次征调大宁军出战,影响力应该要高于冯胜。所以如果从山东南下,那么大宁军就要依靠北平的粮饷供给,再加上自己的威望,逐步将其拉拢过来,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恐怕才是周王、冯胜不同意合兵攻击山东的真正原因吧。

至于说作战的难易程度,朱棣想了想也认为,其实周王、冯胜的策略要更好一些,可是自己不能采用,否则自己要造反有何意义?难道周王做了皇帝会不削藩吗?要说宽仁,周王还真比不上允炆,可是,可是,难道要自己折腾来折腾去,一场空吗?

......

徐辉祖醒来之后,感觉浑身酸痛,不过还是努力坚持起来洗漱,召集陶英等人讨论军情。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沉睡之时,陈质战死,居庸关破。不过即使他知道,他也会做同样的选择,他的第一目标是确保宁武关、雁门关一线的安全,至于居庸关,并不在其第一目标之内。

陶英看到徐辉祖起来了,大喜,赶紧把派出去的斥候收集的消息给徐辉祖介绍了一下,徐辉祖边听陶英的介绍,边阅读军报。看完之后,闭了一会儿眼睛,将信息过了一遍,然后道:“陶将军,这条确认过吗?”

“哪一条?”

陶英探过头来看,原来是:“大同都指挥同知陈瑄帅军三万,于十月五日出大同,往怀来、居庸关方向而去。”

“是啊,确认过。”

徐辉祖仰脖盘算了一下,十月五日出大同,最多五天就能到达居庸关,今天是十月二十一日,可是陈瑄却没有一点消息传过来,这不可能啊。

徐辉祖赶紧拿过所有的军报,检视了一遍,道:“陶将军,是否有遗漏的?”

“没有,全在这里了。”

徐辉祖得到了他要的答案,却痛苦的坐在座位上,不过他立刻站了起来,下了命令:“陶英,听令!”

“是,将军!”

“立刻六百里加急通知开国公常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宁武关,组成铜墙铁壁,不许一人一马南下。”

“你立刻召集民夫修缮宁武关,在关外密撒铁蒺藜,防止敌人偷袭。”

“严令偏头关、雁门关守将,不许一人一马越关南下,除非有皇上的圣旨或者本官的手令,即使是亲王要南下,也要留下所有护卫。你明白吗?”

“亲王?”陶英有点胆颤:“为什么啊?”

“这是命令,本官奉有皇上严令,提调山西一切军政要务,你可要抗令?”

“哦,末将不敢!”

“好,快去安排,军情紧急,不得拖延,否则杀无赦!”

“是!”

陶英有些不解,但还是赶紧出去传令了。

等陶英回来时,徐辉祖递给他一封信,道:“六百里加急,将信送给绥远都指挥使宋晟将军手中。”

“是!”

徐辉祖继续道:“抽调五千骑兵,加上我带来的三千骑兵,一刻钟之后集结,随本官北上。”

“是。”

陶英赶紧出去办了,等他回来时,发现徐辉祖已经披挂整齐,要出门了,有些疑惑的道:“将军,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陈瑄反了,周逆、冯胜很可能已经突破了宣府长城,随时有可能攻击宁武关、雁门关一线,你一定要守住。”

“啊!”陶英大惊:“怎么会?”

“怎么,怕了?”

“当


状态提示:第二十八章 分歧--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