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桀宋>第0618章 姬厝薨

就在赵军与宋、燕、齐三国之军对峙于漳水的时候,燕将秦开忽而率军八万,南下袭扰齐国之边境重镇,拔河间、武遂二城,燕、齐两军随之在扬子河展开激战,胜负未分。

宋王偃闻讯,急命人前往临淄、蓟城,安抚齐王,责问燕王职何以忽而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出兵伐齐。不过蓟城方面给出的理由十分牵强,竟然是因为齐军屡屡进犯燕国之疆界,掳掠燕民!

不出所料的,漳水一线,燕、齐两军纷纷告退。燕齐两国之大战似乎无可避免!

就在宋王偃欲遣使,从中调停燕齐两国的战事的时候,燕国上卿张仪忽而求见。

“张仪,汝何以再入我朝歌?莫不是燕王派你来讲和的?”

张仪为宋臣,出使蓟城,有感于燕王职的礼遇,遂留在燕国做了上卿。对此宋王偃不好抱怨,但是心中难免会十分的不爽。

对于突然到来的张仪,宋王偃有些不明觉厉,心里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张仪道:“王上,张仪此番入宋,非燕王指派也。”

“那你到朝歌来,所为何事?”宋王偃不由得疑惑了。

“张仪欲为宋国歼灭列国,一统天下贡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哈哈!张仪,汝何出此言?汝现在身为燕国之臣,凡事应以燕国之利益考虑,三心二意,朝秦暮楚可是小人之举。”

张仪没有直接回应宋王偃的话,而是微微颔首道:“王上现在,可是在为燕齐两国忽然起大战之事而忧虑?”

“不错。”宋王偃并不避讳。

“王上可知燕国何以忽然发兵伐齐?”

“蓟城方面给出的理由,是齐军屡屡进犯燕国之疆界,掳掠燕民。”

“王上可信否?”

对于这个理由,宋王偃能信才怪!

齐人骚扰燕国的边境,掳掠燕国的子民,燕王职忍无可忍,最后派兵南下伐齐,并无不可。但是燕国千不该万不该挑这种时候!

现如今宋、燕、齐三国之军,与赵国三十万之军对峙于漳水一线,燕齐两国后院起火,突然发生大战,要说这其中没有猫腻,打死宋王偃都不相信!

只是宋王偃对此心中深有顾虑,譬如,此事是燕王职故意为之,还是燕国与齐国在这一事件上达成了某种共识,不欲为虎作伥,弱赵国而强宋国?

“寡人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宋王偃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不论王上信否,事情已经发生了。不知道王上打算如何应对?”

“于燕齐两国之战事,寡人将从中调停。”

“赵国呢?是否再战?”

“战。”

“王上欲宋国就此衰落乎?”

“汝何出此言?”

张仪作揖道:“王上,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今宋国强势,为天下最强之国,一举一动,无不在影响着天下大势之走向!难道王上没看出来,现在之宋国,与当年之霸主魏国何其之相似吗?”

“这……”

“霸主魏国,四面开战,四面树敌,其魏武卒无敌于天下多年,终有桂陵、马陵之败,试问今时今日之宋国,开战于列国,树敌于四方,无有盟国,何其之孤立也?莫非王上真的认为,以宋国这一己之力,可以抗击天下列国?”

“张仪,汝何以教寡人?”

“赵国,本为宋国之最坚定盟友,自赵王雍上位以来,整整一十八年,宋赵两国之间未有战事,而联军征伐他国之时更多。今王上何故伐赵?是不容赵人吞并中山国,是惧怕赵人占据冀北平原,国势大成吗?”

张仪叹了口气道:“王上,赵国的确可虑也。然则你应该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gāo zhān远瞩才是!宋国伐楚之战事尚未结束,王上又纠集燕、齐之兵,攻伐赵国,致使赵王雍倾国之兵反击。现在燕齐两国已经各自退兵,难道大王还想增兵漳水,硬抗赵国的那三十万大军吗?”

宋王偃一拍自己的脑门道:“张仪,寡人怎么感觉,你是来为赵王做说客的?”

“张仪是来劝谏王上的。不管王上信与不信,张仪只是在报王上当年的礼遇之情!”

“张子……”

“王上,若是你拉不下脸,张仪可以为王上出使一趟赵国,游说赵王,使赵王主动退兵,并补偿宋军在大战中所消耗的粮饷,还有各死难将士的抚恤金。”

“这……”宋王偃蹙眉道,“张子,如此不是白白便宜了赵国了吗?”

“王上还欲再战?是,宋国的确还有再战之力,但是倾国之力与赵国大战之后,宋国会有什么下场?且看今日之秦楚便可见一斑。当年的秦国楚国,俱为霸主之国,若非有丹阳、蓝田之战,致使两国国力衰退,两败俱伤,可能现在天下还是宋、秦、楚三强并立的格局。”

宋王偃有些为难地道:“张子,汝说的这些寡人都明白,但是赵国崛起之势太强,锋芒毕露,一如吾当年的宋国一般,实在不得不让人担心。”

“只要宋国足够强大,又何惧他国崛起?”

“不错。”宋王偃表示很认同。

“王上,那张仪出使赵国之事?”

“容寡人暂且想想。”

兹事体大,容不得宋王偃迟疑。

就在张仪离开后,宋王偃又传召相国苏秦入宫议事。二人针对张仪的这个谏言,商议了老半天,都没有一个眉目,伐赵之战事若是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说到底,最终吃亏的还是宋国。

但是没法子,形势比人


状态提示:第0618章 姬厝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