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桀宋>第0511章 利令智昏

当宋王偃听闻楚王派使者来朝歌与宋国断交的时候,差点没一口盐汽水喷了出去。

啥子情况?

直到这时,宋王偃才如梦初醒地想了起来。

历史上的确是有那么一回事的,只不过楚国断交的对象从齐国换成了宋国。而这一次的断交,直接成为了秦楚两国的蓝田、丹阳之战的导火索,亦是楚国由胜而衰的转折点!

从上中学开始,每每读历史看到楚怀王居然会为了张仪空口无凭的“割让六百里土地”之说,而主动毁弃齐楚联盟,宋王偃就觉得楚怀王蠢得不得了,活该他上当受骗。

然而,随着宋王偃读的历史越来越多,特别是综合各类史料再去回顾这段历史,就发现历史上的楚怀王,即熊槐并不是一个传说中的愚蠢之君。

他能够在新败之后偷袭秦国,一度攻入关中险些得手灭秦;能够在秦国率先灭掉巴蜀苴三个国家取得战略优势之后,一方面筹建巫郡将秦国封死在长江上游,另一方面恰当地选择了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的时机,一举攻灭越国,拓地千里,重新拉平了与秦国的战略地位。

这样一位有战略格局的君王,就算是收到小人迷惑,怎么会做出与齐国这样的战略盟友绝交的蠢事呢?

张仪忽悠楚怀王的商於之地到底是一块什么样的土地呢?

说起来这块土地,大家都不应该陌生,秦国崛起的大功臣商鞅的封地就在这里,因此他以封地为姓,从卫鞅、公孙鞅摇身一变成为了商鞅。

这块商於之地从表面上看很平常,丹江横贯其间,是一块狭小的山间盆地。

从体量上看,远不如秦国占据的汉中盆地和楚国占据的安康盆地体量大。

但是,如果放在秦楚争霸的大视野去看,这块土地的战略价值就太大了。

实际上,商於之地正是武关道的核心部分——从武关到峣关的战略空间。

丹江水在靠近武关的地区,突然拐了一个弯之后再继续东南而行,别看拐了一个小弯,这一拐就把丹江引入到了秦岭的深山峡谷之中了,如果不铺设足够的栈道,就无法通行过往的行人旅客。

而大自然是奇妙的,在武关之东,偏偏另有一条峡谷直通南阳地区,因此武关与峣关之间,是丹江谷底,而武关之外则是一条山谷。也许数十万年前,这条山谷曾经是丹江的故道也说不定。

不管怎样,在秦楚两国争霸的时候,双方是势均力敌的。沟通关中平原与南襄盆地的战略通道以武关为界一分为二,楚有其南,秦占其北。

因此,当张仪用商於之地忽悠楚王的时候,相信楚王是真动心了。

毕竟在秦岭腹地,山高谷深的地形中,能够占有这样一块足以自给自足的地区无疑对于楚国而言是很有战略意义的。即使峣关仍然在秦国的手中,相信自信满满的楚怀王也有足够把握一举攻入关中。

从事后的蓝田之战看,楚国是有实力先破武关,迅速穿越丹江通道后,再破峣关,进而与秦国在蓝田决战。

历史上真实的蓝田之战,楚国一来长途远袭,过早地暴露了战略意图;二来通过敌占区的丹江通道,即使不被骚扰,也早已兵车困顿,锐气已尽。

如果是楚国占据了商於之地,那么就可以迅速攻破峣关,充分利用战略突然性,不给秦国集结部队的时机,即使不能灭秦,但对秦国也始终拥有巨大的战略优势。

因此,历史上的楚怀王正是觊觎商於之地的战略地位,才听信了张仪的谎言,他不是蠢,而是贪、是狂。正因为楚王熊槐过于自信,过于有野心,才利令智昏,被张仪耍弄了一番。

至于说到张仪为什么许诺的是商於之地,而不是其他地方,可能以张仪的智慧,早已洞悉了秦楚之间的战略平衡,如果不能搔到楚王熊槐的痒处,以楚国君臣的智商是不会那么轻易就范的。

宋王偃在快马加鞭地回到朝歌之后,当即召集重臣们入宫议事。

子干听说楚国断交的事情,不由得蹙眉道:“王上,楚人此时与我宋国断交,该不会是想要加入合纵联军,攻我宋地吧?”

“绝无可能。”宋王偃信誓旦旦地道,“若是楚王果真想要攻我宋国,早就在犀首出使郢都的时候,便加入合纵联军了!现在楚王是想要白白得到秦人许诺的商於之地,据说他们连交割土地的国书都签好了。”

闻言,旁边的苏秦一脸古怪地道:“秦王和张仪真的会为了让我宋楚两国决裂,而割让整整方圆六百里的商於之地吗?王上,臣看不见得。”

“相国认为秦国会毁约?”

“不无可能。”

闻言,宋王偃笑着道:“不管秦国毁约与否,与我宋国都无多大的干系。诸卿,看来这天下是要变天了!寡人很了解楚王的脾性,若是秦国背盟,不承认已经签订的割地国书,那么楚国势必举兵伐秦!”

“楚国伐秦?”群臣都瞠目结舌。

宋王偃摆了摆手道:“秦楚两国交战,于我宋国而言颇为有利。诸卿,若是秦楚两国果真交战,寡人欲再增兵五万,兵临临淄城下!不知道你们意下如何?”

“这……”

苏秦微微颔首道:“王上,若是秦楚两国大战,诸如韩国、魏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韩魏联军对我宋地是僵持不下的,若是能退的韩魏联军,我军当可长驱直入,兵围临淄,迫使齐王割地称臣!”

“善!


状态提示:第0511章 利令智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