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明末中兴路>第五章 校场选兵

王承恩得知崇祯向魏忠贤讨要组建完全由外人组成的勇卫新营的时候,不由的感觉到失望,更是感觉到了忧虑。因为这涉及到御马监龙骧四卫和勇士营的利益和权益范畴。在这个当口,组建花费不算太,但也不算太小的五百人上下的勇卫新营,很有可能因为财务上的问题把御马监的庞天寿向魏忠贤那边儿推。按照王承恩的想法,驱逐宫内的客印月等阉党才是当下的当务之急,而练兵也好整军也好,应该是要清除魏逆之后才进行的举措。

“新军的事拖延不得,朕已得到天帝梦示警,两年后的崇祯二年后金将入寇边关。从军官骨干团队到基层士兵,两年的时间建设一支新营已经算是很紧张了。如果再耽误几个月的时间,那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此时的崇祯似乎有些坚决的说道。

看到王承恩似乎有些为难的样子,此时的崇祯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一意孤行、单干蛮干,还是决定让御马监的庞天寿及勇士营中的一些骨干出面参与监督新营士兵的遴选。

御马监的校场之上,果真有五千多名衣衫褴褛的平民少年交头接耳乱哄哄的模样,队形也明显不严整。在庞天寿亲自领着上百人来回巡游喝斥维持纪律并督促规整之下,才最终让这些来自京郊为主的平民少年们安定下来。

庞天寿观望着校场之上的这些少年们,皱着眉头暗自思索着什么。其实早在刚刚迎接信王之前,王承恩就已经与御马监的庞天寿互通消息,对重新掌控内廷多少有一些把握,这才敢让信王入宫继位。此时的王承恩也感觉到有些奇怪,就凑到了庞天寿身边。

“这些人有什么问题没有?”王承恩询问道。

“这里边儿似乎真的没有什么沙子,即便有,这数千人里也应该不超过百人,选入沙子的可能当不超过十人。咱家常出去采办,平民什么样儿,在贵人或者宫中呆过一段时间的人什么样儿心中还是有谱的。这些孩子大多面多菜色、眼神中也多透露出茫然。。。”庞天寿淡淡的说道。

听到这样的话,王承恩就感觉到了一丝不好的感觉。心想以那魏忠贤的性格,怎么可能在这件事情上如此的配合?怎么可能只加这么点儿沙子?难道他不知道很多依附他的亲信都未必可靠么?真有信心叫上几个少年住上几天讲几句话,或者扣押住几个家属就能让人心完全没有问题?如果不是魏忠贤良心发现,那就必然是圣上在其他方面许以魏忠贤重利,才会有这样的事了。

想到这里,王承恩更觉得情况有些不妙,因为如果所猜不错,那就是纳魏忠贤那几个美人为妃才会有这样的事了。明代嫔妃制度并非古时候那样复杂,并没有嫔这一级,只要是被圣上临幸并且得到准许就可以直升为妃了。

此时的崇祯身着按照事前说好的办法身着御马监寻常太监的便服也在这些少年当中巡游维持纪律。这些兵源给自己的感觉是那魏忠贤的确没有耍什么滑头,确实都是贫民家的子弟,可是给人的感觉却并不怎么样。身材普遍瘦弱不说,纪律性似乎也不怎么样,时常有人说说笑笑交头接耳。似乎远远没有自己穿越前军训的时候那些学生像样。不过仔细想想也就淡定了,没有经历过长期现代义务教育中的纪律训练和队列训练的人,可能也就是这样一群人吧。或许是自己的期望与要求有些太高了?在一个王朝末期的都城附近的寻常平民人家中选兵,就算是适龄少年人当中十选一的标准,又怎么可能单纯依靠选兵选出雄师劲旅来呢?此时的崇祯没有太过相信自己是一名军事天才,怎样选人还是参考了御马监一些勇卫营军官们的说法的。

当然,怎样选兵自己也有杆尺子,有理的就听,没理的就当耳旁风。最终只把握住了这样两个还算有理,提的人也比较多:第一是身长,也就是身高比较高的人。平民当中那些同等年龄比较高的,尤其在这个年纪就与成人差不多身高的并不仅仅拥有身体上的优势。往往还会因为身高带来先天的心理优势,对于一支军队来说,这是非常有利的。回想起穿越前班里面一些体育委员和班霸们的情况,这个道理两世为人的“崇祯”很容易就明白了。

第二,就是听话和内敛,也就是内向不张扬。那些当长官们走过,一点儿敬畏之心都没有干预抬头看的高个是不能要的,交头接耳似乎一点紧张感都没有的人是不能要的。因为又高大又外向的人,刺头兵、霸王兵的可能性极大。非常人而不能驯服。而世上岳飞不常见而庸人常见,能够让平庸的人有效操作的兵法才是好兵法。

此时崇祯还听说自从戚继光因为《练兵纪实》和《新书绩效》发达之后,民间有无数效仿者,提出的练兵训练之类的私货兵法不一而足。但后来人们发现最有操作性的就是这两条---如果不是依靠实战或者实战的压力来检验的话。如果真按照某些私货书生的那种选兵法,恐怕一千个人里也没有一个符合要求的。要选上数百人,恐怕要把一个省的适龄兵员全都缕个便了,那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就这样,按照这两条标准,花费了不少功夫之后崇祯才从这数千人中点出三百个看起来没怎么说话或者交头接耳过,身高又比较接近成人,而且看起来没有虚报年龄的人。其余二百多人,崇祯觉得自己还是不能显得太过独断专行,多少要给掌握重权的御马监那些人一点儿面子才行,因


状态提示:第五章 校场选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