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寻娇>第二百四十五章 长枪挥舞
城头在前一天的深夜,已经插上了江东大军的旗帜。守将韩浩遵从将令,先是把兵力在城外设伏,然后在徐晃的偷袭下,假装败退而逃。徐晃的几千士兵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战斗,就顺利的拿下了下坯城。就在徐晃在问讯了几个俘虏之后,在知道上当之时,小沛已经再次被曹军团团包围了。徐晃这时才恍然大悟,明白曹军根本就是把自己当成了诱饵,此时显然已经派人去通知江东大军来支援,而他们却在半路伏击,然后在全部把徐州的江东部队端掉。

明白这些情况后,徐晃毫不犹豫的选择突围,就算战到最后一个人,也要突围出去,把消息传到周瑜手中。徐晃立即集合了部队,把敌人的阴谋告诉了士兵们,最后喊道:“全军死战到底,我们一定要突出重围。”三千将士齐声喊道:“死战到底,突出重围!”就在徐晃的准备出战时,城东方向的守军突然开始纷乱,紧接着城南的敌军也开始混乱起来,很快徐晃就看清楚有两支部队杀了过来。两支部队都是骑兵在前,步兵在后,两军从东南两个方向杀进来,一路势如破竹,兵锋直指曹军中军大帐。

当徐晃看清楚两面战旗上写着大大的沈字和朱字时,就明白这支部队是沈鹰组建的那支羽林军。“将士们,我们的援军到了,我们杀出城去。”徐晃在城头上高喊一声,提起自己的兵器开山斧,带头奔向城门。“请将军上马。”徐晃的亲兵牵着一匹曹军的弃城时留下的战马,已经在城门恭候多时。徐晃登马喊高呼道:“打开城门,杀敌去!”

韩浩没想到自己的包围,竟然被敌人从后面突破,使得大军全部处于换乱之中,只有狼狈的率领残军边战边退。这时城内的部队又从内部杀出,两军里应外合杀的曹军更是人仰马翻,最后只剩下数百残军跟着韩浩逃脱。徐晃兴奋的迎着友军进城而去,“二位小将军这次可是来得及时,算是救了我徐晃一命,晃实在是感激不尽。”徐晃等人在县衙坐定后,忙感激的对沈封和朱然行礼道谢。“徐叔叔你这是折杀我们啊!我们只是奉令行事罢了,岂可和徐叔叔孤军破敌的勇气相提并论!”沈封恭敬的施礼称颂。朱然也笑道:“徐将军可是我们最佩服的人之一,今天能有与您并肩作战,实在是我们的荣幸。”

“哈哈!后生可谓,江东的后继之才是大有人在啊!”徐晃欣慰的笑道,接着沈封把他奉周瑜将令率军援助之事叙说一番,徐晃自此才明白一切都在周都督掌握之中,心中的大石也算放下了。

******

下坯。

当晚入夜时分,风雪果然如期而来,凛冽的寒风吹的营寨摇摇于坠,要不是周瑜在下午的时候命令士兵加固过,现在肯定是营帐四起的局面。听着帐外呼呼刮着的风声,周瑜也只有叹道:“天时虽好,然灾难也大啊!这或许就是拿下徐州的代价吧。上次攻徐州兄长差点送命,这次攻徐州又是天灾到来之时,下次的徐州将会是百战之地,真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啊!”

周瑜一直处在昏昏欲睡的思考状态,风雪却一直下个不停,徐州是当时中原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可是说是处在整个国家灾难的最前沿。大雪从入夜时分开始下降,直到次日五更时分,一夜的大雪,地上的积雪足足达到二尺多深,人踏上去整个膝盖全部淹没大雪之中。五更时分的大雪并没有完全停下,只是比深夜下了很多,气温也降到极度,冷的让手不敢出营帐。要不是周瑜早有准备,这仗绝对是打不起来的了。

大雪渐渐的小了很多,天色依然昏暗一片,就在这个时候江东大营的号角声吹起了。集合的号角声过后,变在白色海洋的营帐之中,数万大军整齐的踏出了营帐,走向了自己该站的位置。但每一个士兵身胸前都挂着一个皮袋和一串红通通的辣椒。

十万将士列队,每有一个人喊冷,因为他们的都督同样也站在前面。周瑜站在校台之上,高喊道:“你们都喝酒了吗?”这是什么口号呢?别人或许要问,但下面的战士却轰然应道:“喝了!”周瑜也拿起手中的皮袋,仰头喝了一口道:“通快啊!你们现在有勇气去杀敌吗?”将士们再次喊道:“有!有!”

“好!很好!你们都看见寨门口的大锅没有,那你里煮满了羊肉,你们在出营之时,每人都可以拿上一块,用最快的速度吃完,然后整队出发,给我拿下下坯城!”周瑜高喊着,把命令用奇怪的方式宣告出去了。先锋大将张辽骑着战马在前开道,三万铁骑硬是把厚厚的大雪踏开出一条道路,中军是各种攻城器械,后军是准备齐全的重步兵。

下坯城头没有一个曹兵,旗帜也东倒西歪的肃立着,护城河面上果然结了厚厚的一层冰。这一切都是预料之类的事情,周瑜一声令下,三军齐动,战鼓齐鸣,士兵们推着冲车,抬着云梯,呐喊着冲向了下坯城。城头的徐州士兵去那了?原来他们此时都已经冻得发抖的藏在了城下的民房中去了。曹军本来补给不足,寒衣不够,柴薪不够,在这样的风雪天气中,如果站在城头之上,无疑是和死神做搏斗!

江东大军蜂拥着杀进了城头,曹军一进江东部队,撒腿就跑,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一丝抗争之力。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司马懿已经走了,他和曹仁率领四万将士早就弃城而去。剩下的这些曹军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之辈,也是曹仁为节省粮草主动放弃的,当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五章 长枪挥舞--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