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杀日王牌>第一三三章 大战前的宁静

刚稳住阵脚,冈村宁次并没有立即发起总攻,而是向畑俊六建议,请求第二军在大别山北麓发起几次大规模的佯攻,把叶苏和别动军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以便他接下来的行动。全//本//小//说//网//畑俊六对这个建议倒是没什么异议,还觉得不错,称赞冈村宁次这个人做事比较认真、谨慎。

于是,畑俊六便让东久迩宫稔彥王的第二军配合一下。本来,东久迩宫稔彥王是不大愿意给冈村宁次作这个陪衬的,但这段时间确实被叶苏打怕了,不敢再随便冒进,那就让冈村探探风把,等他把别动军的注意力吸引开,再报一箭之仇也不晚。

果然,东久迩宫稔彥王首先对霍山县的别动军又发起了攻击,不过,叶苏却不大理会。都说天妒英才,但叶苏觉得自己也比较妒忌人才,除非这人才是自己人,至少不是自己的敌人,可石原莞尔和冈村宁次都属于这种人。因此,即使当初的石原莞尔只是日本一个并不多出名的作战课长,但也让叶苏痛下杀手,甚至甘愿冒风险进入日本陆军省袭击。现在,冈村宁次又属于叶苏比较忌讳的人了,自然不愿让他成长起来,这次即使不能击杀他,狠狠打击一下他也是好的。日本人比较实在,除了后台,如果你战绩不好,就算说得天花乱缀也不会给你升官的,不调你回预备队就不错了。

冈村宁次算官运比较好的,而且背景深厚,是对日本有着深远影响的组织“三羽乌”的三个首脑之一,最大后台便是天皇裕仁。因此,对待冈村宁次,叶苏的方针是,不能给他一点阳光,不然就灿烂了,也不能给他点洪水,不然就泛滥了。既然有如此打算,东久迩宫稔彥王就算蹦达得再狠,叶苏也懒得理会他,只让将士们依险而守即可。

叶苏没多大反应,东久迩宫稔彥王觉得可能是显示的威力不够,决定把攻击规模再加大点。这次,东久迩宫稔彥王派出其手下唯一一个没怎么在叶苏手中吃亏的第十八师团出场,好让他们见见世面,别再把中队当草包了。现任第十八师团的师团长是久纳诚一,新任没多久,至于第十八师团与叶苏的作战史,也就是南京反击战中,该师团有一个联队防守中山门,与叶苏有过些许小冲突。最后叶苏没从中山门突围,所以没对其造成多大损失,再说,那时的师团长也不是他久纳诚一,所以他个人对叶苏倒没什么私怨。

都说新官上任要烧几把火,可久纳诚一却不知道自己这几把火往哪里烧,这段时间都在传别动军多么厉害,第二军的几个师团或多或少都吃了些亏,让久纳诚一本能的有点发怵,本来准备在别动军头上烧火的心情也减弱了不少。此时上头有令,这次进攻,以佯攻为主,不要没命的死冲,把别动军的视线吸引在这里即可。

既然老虎已经在发威期,久纳诚一也不敢随便以身试法了,较好的执行着佯攻的架式。可是一试,让久纳诚一很是孤疑,什么别动军火力强大,战术刁钻,没看出来呀。起初久纳诚一还胆颤心惊,怕是别动军使诈,几次试下来,别动军的战术依旧一样。第十八师团炮兵轰炸的时候,他们就躲起来,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们就还击,把进攻部队打退了,也不追击,自始自终没出现过上百门大炮怒吼的情景。久纳诚一把这个“奇怪”的现象上报了,难道叶苏对第十八师团有什么特殊情感,故意放一马?

其实这里面也没那么多窍,因为这里的重火力大部分被叶苏挪移到大别山南麓准备对付冈村宁次了,他可不愿意再把东西搬来搬去的,不但浪费脚力,更浪费积分。失去了重大火力,别动军的攻击能力就减弱了不少,以已之短攻敌之长,这不是叶苏的风格,自然凭险驻守就可以了,何况他的作战重心已经转移。

可东久迩宫稔彥王想不到这一层,他认为自己这边兵力多,火力更强,正对大别山的核心部位,应该威慑力更强,只要思维正常的人,都会将这里当成防御重心的。别说东久迩宫稔彥王,即使冈村宁次和畑俊六也都是这么认为的,从各方面显示,别动军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在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交界的中心处,而东久迩宫稔彥王的第二军就离这里最近,任谁也会先对付第二军的。

几个日本将才如此分析的话,也没错,但叶苏却不以如此为考虑依据,他是看人来防守的,如果把冈村宁次和东久迩宫稔彥换个位置,他会立即以大别山北麓做为防御重心。这就是叶苏这个未来人占有的先机,虽然现在的冈村宁次还不是很出名,但他依旧认为,十个东久迩宫稔彥都不一定比得上冈村宁次,即使他叶苏把战略重心和重要火力都转移到南边来了,他东久迩宫稔彥也攻不下别动军的阵地,更进不了大别山。因此,在想法上,叶苏就要比日本人占得先机,因为对方根本就不知道他叶苏怎么想的。

试了几次,东久迩宫稔彥王也没试出个具体结果来,他也想不到叶苏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大炮等重要火力搬来搬去,只当叶苏狡猾狡猾的使诈,想打他个突袭。不管怎样,这是第二军份内的战斗,东久迩宫稔彥王自然不会到处和别人说,不然显得他太无能,所以畑俊六和冈村宁次并不知道这边的事。冈村宁次问起来,东久迩宫稔彥王便说别动军反抗很激烈,潜在的意思就是说,别动军的注意力一直都被他吸引住了。

得到这样的回复,冈村宁次比较满意,其实他


状态提示:第一三三章 大战前的宁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