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铁血大民国>第 434 倭寇的持久战
>“英国的态度无需考虑,现在外务省的主要工作是拉拢苏联参战。不惜一切代价!”

北一辉愣了愣,说道:“苏联恐怕是不会愿意参战的……”

“那也要全力争取!”田中义一说。“我就不相信苏联真的愿意看到帝国被支那赶出大陆!他们不参战只是在等待时机。等待帝国和支那两败俱伤的时机。只要帝国能够真正奋起,苏联早晚会加入进来的。”

北一辉嗨了一声,向田中和裕仁鞠躬行礼,然后就坐了下去,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田中的决定并不是随随便便做出的,而是在21日海军兵败的消息传来以后一个人静静思考了一天一夜后的决断。

裕仁皇太子静静地看着田中,过了好一会儿,才低声道:“田中卿。这次的战事,真的还有挽回的余地吗?”

“殿下,有挽回的余地。”

“如何挽回?”

“持久战!”田中义一咬了咬牙,一字一顿地道:“用大和男儿的热血,用六千万国民的坚韧意志,拖垮支那的国力,耗尽他们的战斗意志。迫使他们撤出远东、朝鲜!”

裕仁的脸上浮现出迟疑的神情。日本的领导层素来都有这么一个概念:日本资源贫瘠,土地狭窄,根本没有持久作战的能力,所以应该追求速胜和速决,一定要在战争初期就投入最大的力量,给予对手致命一击!持久作战的问题。则是必须要设法避免的。

想到这里,裕仁皱眉道:“支那是大国,恐怕比帝国更能应付持久战吧?”

田中义一哈的笑了一声,满脸嘲讽的意味。“支那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当然是不假。但是他们的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重工业才刚刚起步。根本不能同帝国相比……如果让支那顺利完成两到三个五年计划,那帝国当然不能和他们持久。可是现在,帝国有什么好怕的?帝国已经输掉了远东滨海,朝鲜也将不保……接下去帝国还能失去什么?桦太岛?台湾?琉球?呵呵,支那有海军吗?既然现在速胜已经没有指望了,那就拖下去吧,要不然还能怎么办?难道认输吗?陆军继续在远东、朝鲜坚持抵抗,不要想什么力挽狂澜,皇军没有这样的实力,但是我们可以在那里坚持下去,哪怕只剩下几个沿海要塞也能坚持!至于海军则应该不断袭扰支那沿海地区。不知道殿下有没有听说过‘倭寇’一词?”

裕仁点了点头。“那是支那人用来侮辱皇国的名词。”

田中笑了笑,说:“同时也说明几百年前的支那人对当时那些浪人海贼的战法无可奈何……殿下,要知道当时的大明帝国可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裕仁脸上终于浮现出久违的笑容。“好啊!田中卿果然是足智多谋,就依田中卿所言,大日本帝国要用持久战拖垮支那!”

……

在上海杨树浦的京沪杭守备总司令部的作战室里面,轻松愉快的气氛已经没了踪影。21日在长江口外遭遇重创的日本海陆军居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赖在上海的大门口不肯滚蛋。国防军陆军第20军对崇明东滩的进攻因为一艘搁浅的日本出云级装甲巡洋舰而遇阻,伤亡了好几百人,也没有把死赖在崇明东滩的日本人撵走。到了22日夜,更让人吃惊的消息又从20军军部传来,又有一艘更大的日舰在横沙岛附近水域搁浅了!

据估计,这艘日舰很有可能是日前在镇海外海受创的鞍马级战列巡洋舰。按照国防军海军所掌握的资料,这个级别的战列巡洋舰拥有4门305副炮和12门120高炮,还拥有厚达178m的炮塔装甲。这么一个钢铁炮台一样的怪物,现在就蹲在长江口的烂泥滩上,和另一个稍小一些的钢铁怪物一起,成了日军继续上海作战的最大利器了!要是不想办法把这两艘兵舰给炸毁了,这次的上海战役真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去了?可问题是,现在的中国国防军能用什么东西来对付它们呢?

各种各样的建议都被提出来了。有人建议立即从法国、意大利采购或租用一艘战列舰,用战列舰的巨炮将这两艘搁浅的日本军舰轰成碎片!可是长江口外海上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是纸糊的吗?

也有人提出尽快进口大口径火炮。至少要356口径的巨炮,再将这种大炮安放到上海吴淞口和高桥的要塞上面。呃。且不说掌握着制海权的日本人会不会允许这种大炮进入中国,就算能够运进来,再弄到上海安放到位,没五六个月怕是想都别想!难道上海战役要打上那么久吗?现在军事委员会可计划着9月份结束战争来着。

更有人把心一横,提出了用人命消耗日舰弹药,等把它们的弹药耗尽再夺取两舰的计划!这个办法看上去倒是蛮可行的,反正现在中国的人命也不是太值钱,只是被刚刚从镇海返回的常瑞青给坚决否决了。

“既然小日本想继续留在长江口的烂泥滩上面挨炮炸。那咱们就成全他们好了,不用急着哄他们走。”整个司令部里面就只有常瑞青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

卢逸轩有些沉重地开口了,他的嗓音有些低沉。“委员长,这两天日军大舰队白天就躲入远海,晚上再靠近长江口掩护部队登陆……22日、23日两天至少有超过5000日军上了横沙、崇明两岛。现在他们的滩头阵地已经比21日的时候扩大了不少,我担心他们还没有放弃炮击上海的打算。”

“就靠他们在晚上偷偷摸摸进行海滩补给?”常瑞青嗤地一笑,“咱们在崇明、长兴两岛


状态提示:第 434 倭寇的持久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