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一脚油门到三国>第149章 刘辩复辟

讨伐董卓的诸侯联军回邺城时,正是酷暑六月。

袁绍除安排数万兵马留守虎牢关,剩下的近十万兵马,全部进入冀州,于邺城南部扎营。

回邺城之后,诸侯便立即为弘农王刘辩的复辟大典做准备。

袁绍派出手下亲信文官,前往与冀州接壤的幽州、并州、青州、兖州等地,四处宣传,并与各州郡官员进行联络。以封官许愿等手段,尽力争取各地官员对刘辩的支持。

有的官员很干脆的表态,上表支持刘辩复辟;有的官员支支吾吾,尽打哈哈,既不表态支持,也不直言反对。

如此忙碌近两个月,除冀州官员全部支持刘辩复辟外,幽州、青州、兖州、并州也有一大半官员表态支持刘辩。

袁绍认为时机已然成熟,便召集诸侯议事,将弘农王刘辩的登基时间确立下来。

八月初九,弘农王刘辩正式在邺城复辟登基。年号仍使用初平。

这个年号本来就是他在去年四月第一次登基为帝时定下的。只是,还没来得及使用这个年号,九月里,他就被董卓所废。今年便是初平元年。

时隔近一年,刘辩再次登基为帝。

登基大典是在所谓的邺宫举行的。邺宫便是韩馥为刘辩所修建的邺城皇宫,虽然叫做皇宫,其实只是一个占地面积比较大的宅院。

讨伐董卓的诸侯,以及冀州官员全都参加了刘辩的登基仪式。除此之外,北海相孔融、幽州牧刘虞、以及兖州、青州、幽州与冀州接壤的几个州郡的一些官员,也赶至邺城,参加了刘辩的登基大典。

孔融和刘虞是袁绍和刘辩联名邀请前来的。这两人一个为孔子后人,一个为汉室宗亲,身份特殊,如果能得到这二人的支持,那么,刘辩这位复辟天子的正统地位,也能增色不少。

其实,袁绍和刘辩不仅邀请了孔融和刘虞,与冀州相邻的几个州部,袁绍也都派人前往,邀请各郡官员、名士前往邺城观礼。不过,各地官员出于自己的考虑,即便是已然表态支持刘辩,也有很多人未来邺城。

出现这种情况也很正常。自黄巾之乱开始,各地官员职权日重,已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他们虽然还奉属朝廷,却已然有一些官员以种种借口,不向朝廷缴纳赋税。

再则,刘辩复辟后,大汉就有了一东一西两位天子。究竟哪位才是正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局势未明朗之前,地方官员也不轻易站队。

所以,很多官员打的主意就是,不管是哪位天子给的官职和赏赐,他们都一律接下,但要让他们真心实意的支持……呵呵,今天天气不错。

不管怎么说,刘辩的登基典礼如期举行了,前来参加典礼的人也不少,大典也举办的像模像样。

在大典上,刘辩颁布了一道道诏书。最重要的定然是登基诏书。这份诏书是袁绍委托孔融主笔,由刘虞亲自宣读的。

诏书言辞之间,极力渲染刘辩的正统地位,对远在西安的刘协进行了贬斥。刘辩否认了刘协的天子身份,并单方面废去刘协,封其为陈留王。

诏书中言到,刘辩登基之后,会再次兴兵讨伐董卓,必除此国贼,统一大汉。然后就是空洞的施政大略,总而言之一句话,刘辩是天命所归,登基后必会造福万民,再造大汉盛世。

其余几道诏书,则是册立唐姬为皇后,以及对官员的任命。

刘辩正式拜袁绍为太尉、车骑将军、兼领冀州牧、督冀、兖、青三州事,封汝阳侯;刘虞为司徒、骠骑将军,兼领宗正卿、幽州牧,封东海王;袁术为司空、后将军,兼领豫州牧、督豫、扬二州事,封汝阴侯。

袁绍获利最大,不但成为三公之首,还在名义上有了三州之地。但实际上,他目前能真正掌控的,只有冀州。

刘虞以前就是幽州牧,因为与公孙瓒不合,他这个幽州牧在幽州的日子很不好过,所以,他才跑来邺城,拥立刘辩复辟。既然离开了幽州,那他这个幽州牧也只能是遥领,实际上,幽州已落入公孙瓒掌控。

袁术是以豫州牧遥领司空之职,前文就曾说过,虽然袁术督豫、扬二州,但扬州刺史刘繇未必会听他的。

三公之下,韩馥为联军保障后勤有功,又为刘辩修建皇宫,被授予尚书令之职,领安西将军衔,遥领并州牧之职。并州如今乃群龙无首之地,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乱象丛生,韩馥的话同样不好使。以他那懦弱的性子,今后,也只能在朝中给袁绍当应声虫了。

其余参与讨伐董卓的诸侯,除曹操拜虎威将军、领兖州刺史、封谯县侯,孙坚拜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封乌程侯之外,其余几人,皆加杂号将军衔,领九卿之职、遥督一郡(国)事,封县侯。

北海相孔融因撰写登基诏书,又极力拥护刘辩,被加安东将军衔,虽然仍旧为北海相,却遥领太常卿之职,同为九卿之一。

其余前来观礼的官员,也都加了虚衔。

为了安抚各州官员,刘辩还大撒官印,升公孙瓒为幽州刺史、安北将军,封北平侯。

另外,也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刘辩还对全国所有州郡官员一一点名,或对本身官职进行再次确认,或加虚衔。但对董卓的嫡系,刘辩就不会那么客气了,在诏书中将自董卓以下西凉军所有官员贬为庶人。

至于这份诏书有多少效力,那就不得而知了。秦翼也如愿被授予潞城县令的官职,加鹰扬校尉衔,封


状态提示:第149章 刘辩复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