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念念清华>第一零五章 自知之明

刚刚取得大胜的义军,因为军纪严明,不曾有过任何扰民举动,在咸阳便也收获了不少民心。

然而,民心虽有了,安宁却是一时难求。

乾明殿中,隐隐透着一股艰难和压抑的气息,重山的眉目之间,虽然没有过多的忧愁之色,只是他的沉默,也给在场的属下,带来许多压力。

阿礼也保持难得的平静,虚心地等着众人出谋划策。

他们现在感到焦头烂额的,便是眼下魏军在咸阳郊外池鱼驻营一事。

已经到了咸阳,却又没有进城,对义军也没有任何指示。

义军在攻入咸阳之前,一直都以魏军为首,这样的从属关系,似乎从他们决定联手之时起,便是心照不宣的。只是,后期义军日渐壮大,已发展成不可阻挡之势,易琛仍是自信自己能令天下俯首称臣,更何况是曾受他提携的小小的义军呢,因此从未将义军放在眼中。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赵重山,竟先于自己攻下咸阳,拔得头筹。这也就算了,看他的作风,是要接管咸阳,在此地生根了,这叫他如何忍得?

他一声不响地在郊外驻扎,反而令义军众人如坐针毡。

重山吐了口气,“不如,趁他还未发难,我便将这传国玉玺,亲去送给他吧,也好打消他的疑虑。”

钟离先生便道,“不急。易琛素来和主公还有几分交情,此前往来也还和睦,倘若只是心有疑虑,便早早与主公会了面,问个清楚了。如今他隐而不发,便是认定你有心争功,又对义军有所忌惮,方才扎营戒备,这已然是准备一战了。主公若贸然前去,便是自投罗网。”

“打便打,又有什么怕的。咸阳是我们打下的,他到底有什么不服?他当真以为,天下就姓易了不成。”阿礼最受不了看人脸色和瞻前顾后,因此忍不住发了一通牢骚。

钟离便道,“打不赢,又怎么办呢?”

阿礼便道,“还没打怎知不会赢?哪场仗又是十拿九稳的?再说,魏军人数与我们差不多,不见得吃亏。”

钟离便道,“一场仗,讲究的不仅是势均力敌,还有天时地利,魏军不同于秦军,是天下公认的正义之师,即便是在义军心中,也颇有声望,就是这样的连我们自己人都心生敬仰的魏军,你叫主公拿什么去对抗?只要他易琛一声令下,半数义军都将归他麾下,可不战而胜。将军还打吗?”

阿礼觉得有理,便惭愧道,“那还是算了,先生可有什么好办法?”

“此事只好拜托煜之了。”钟离道。

苏煜会意,道,“我这便去请慕椋。”

先生嘱咐了几句,教他见面之后如何解说入关一事,只有令慕椋相信重山无意称王,此事就有回旋的余地,否则,重山必死无疑,义军,也逃不开再一次被无常扼杀的命运。

重山这时便道,“我与诸位相识至今,一同建立功业,历经风雨磨难,我自知见识谋略皆不及人,得今日之成就,全仰仗兄长们鼎力相助,可如今,不仅没能够报答各位的恩情,还令大家身陷险境,重山有愧!”

他与每个人都深深鞠了一躬,又道,“我无意连累大家,有心避难者,我绝不强留,也不阻挠,但念共事一场,许我设宴饯行。军中将士亦是如此,无意追随者,皆可上报,领足银饷,便可自由归去。”

众人闻言,皆感慨万千。

阿礼,子明,煜之,钟离先生,他们是从一开始便追随于重山的,更有后来者,不论出身,只论才华,重山待他们,从来都是礼敬有加,虚心请教,他们对重山,也都倾囊相助,全力以报。

他们齐心协力,一同创造了无限风光,此刻,他们同仇敌忾,一同扛起了这灭顶之灾。

只听先生道,“主公大义宽厚,我等敬服。有要走的,自不必拦他。只是我们不走,主公也不必心存愧疚。我等愿与主公同生死,共进退。”

重山感动之余,便又鞠了一躬,“蒙君不弃,重山在此谢过!”

一番计议过后,各人便都忙碌起来。

苏煜费尽周折,终于和慕椋相约一见,便在城外一处名叫秦楼月的酒楼。

二人也是许久未见,不免寒暄了几句。

苏煜见他神情隐隐有些凄怆之色,心下关切,道,“发生了何事?”

慕椋便摇头,“无妨。你今日见我,可是为的义军?”

苏煜便陈说了来意,“有人说义军入关,不损百姓分毫,是为收买人心,以助称王。平心而论,我至今想不到此等谣言是如何传到易将军耳中的,以至给义军招来如此祸患。旁的不论,且说义军入关,实则也是魏军的功劳,若不是得魏军牵制秦军主力,我们又怎么可能轻易攻下咸阳,正因如此,我家统帅才下令,籍吏民,封府库,一丝一毫也不敢妄动,严防死守,都是为了能将一切保存完好,等着将军入城而已。”

“义军小有战功,也不敢据为己有,最多求个封赏罢了,要说称王,当真可笑,一非正统,二无强兵,岂能这点自知之明也没有,去自寻死路不成?”

“彼时不敢,若成气候,难保他不动此心。”慕椋道。

“强词夺理,数十年后,谁成气候,谁不成气候,你又如何断定,此刻如何知晓?依我看,真正能与魏国一较高下的,在邯郸,在蓟州,在安邑,在临淄,偏不在咸阳。”

“今日,凭着几句流言,就要杀有功之人,魏国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今后,谁还


状态提示:第一零五章 自知之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