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马蹄声>第131章:东北局势1
逛街,婷儿也是第一次来东北,两小妹妹去逛街,那她一个人在三老爷们面前还能待得住吗?刘毅那么担心淑婵姑娘,在他看来完全没必要,有婷儿跟着能出啥事?别说小小蓟州城,哪怕整个卢龙府全境,能跟婷儿交手的武道大师估计也扒拉不出几个来。

站旁边之所以没说话,那是对刘毅刚才向守卫所报姓名感到奇怪,因为刘毅报的压根不是本名,而是安西兵马统帅杨承雨。说什么报这名字比较保险,秦钟听到肯定会把三人客客气气请进去。

他肯定不知道秦钟跟杨承雨有啥内幕关系,正要开口询问时,“大将军请三位进去,跟我来吧。”

额!这……?难道还真有啥内幕不成?算了,有啥内幕进去估计能明白,瘪瘪嘴跟刘毅身后走进去。

……

秦钟虽然没见过杨承雨,但因此人与小妹关系特殊,所以有专门派人去安西调查过。他也知道这杨承雨能力很强,但人品如何、长相如何还是不知道的,不过能被小妹相中,长相应该不会差。

呵呵!当然不会差,大魏如今能数得上名号的人杰,貌似还真没有一个丑货。岳中仁只是微胖而已,跟“丑”字可不搭嘎,魏景浩虽说武力超群,但长相同样不丑,其他人更不用说,都是大家族出身,父母皆不丑,孩子能丑吗?若仔细对比,杨承雨反而还是最有气质的一个(注重着装打扮,又不上阵杀敌,肯定有气质。那么在三人见秦钟时,辽东方面又是如何呢?事情一时半会谈不完,接下来视线转移辽东府,看看完颜独秀那女人又在干嘛。)

……

———

东夏辽东府原坐落于鸭绿江口泊汋城,后为对付魏、辽两国迁至建安。瀚海国统治时期只有一京,东夏取代瀚海国后学*魏,改设多京制。

说起来东夏这国号起的很有来历,中原人习惯称其四境之外为蛮、夷、戎、狄,自称处于中间的汉人为“神州华夏”,上古战国时期天子分封的各大诸侯国又统称“诸夏”。而辽东属于多民族混居之地,渤海族起源于辽东,受汉人同化太深,取代瀚海国后不承认自己属于东夷,自认也是“诸夏”一员,同处神州无需辩解,直接取国号为“东夏”。

八十多年前东夏摄政王造反也就是因为这事,中原人都不承认东夏属“华夏”一员,为何还要死皮赖脸往汉人身上贴?原本东夏拥有自己语言,只是没有自己文字,东夏摄政王上奏朝廷要求废除汉字创建东夏本族文字。而东夏国主则认为汉字用了几百年,哪里是说废就能废得掉的?中原人不承认东夏属于神州诸侯国又如何?东方各国用汉字的又不是东夏一个,没必要废除另创。摄政王以为国主是在故意针对他,没有经过国主允许,擅自派人烧掉全国所有学堂汉字书籍。东夏国主大怒,皇权还没有衰落就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那以后还得了?什么废除汉字?什么创建族文?全是给造反找的借口罢了,于是乎一场内战打了近二十年。

为何要提起这场东夏内战呢?因为这跟后来的东夏五京制有关系。八十多年前东夏同大魏一样只设有两京,上京龙泉府(瀚海旧都),西京神州鸭绿府。东夏北方都是游牧小民族,居无定所很难管理,经过摄政王这次造反,让东夏国主意识到遏制地方藩镇势力的必要性。尤其是东北和西北地带,气候恶劣且管理松散,南方属东夏平原,东夏大军多驻扎于南方,北方兵力却少的可怜。考虑到北方政局问题,东夏曾三次迁都,第一次由神州西京迁至上京龙泉(八十年前),第二次是因东夷海盗时常侵扰北海沿岸,遂又设北海龙原为东京,迁都至龙原府(四十年前)。最后一次迁都是在二十年前,因与北辽、大魏同时交恶,为了能够四面八方全部兼顾,遂取消龙泉为上京,并在太白山以西、望建河东下方,平原边境的显州改府设新京,也就是现在的东夏新上京会宁府。

可这西京、东京加上新老上京也才四京啊!第五个在哪呢?呵呵!其实这第五京也是后来才设的,十多年前吧,因跟新罗做生意才在北海跟新罗交界处特设一京“南京南海府”。还有一点必须提到,东夏隐藏在北海的造船基地很有可能就在南海府。

……

内斗这种问题在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大魏如此、北辽如此、东夏也同样如此,区别只是内斗规模大小而已。东夏国主完颜绝空共有七子,但有实力的只有三个,大皇子完颜独利、二皇子完颜独嘉、三皇子完颜独冠,窟说岛对付夷族毛人时战死一子——完颜独利,如今只剩下两个。原本在他心中最理想人选就是大皇子完颜独利,因为其母辽东汉人之女,拥有汉人血统,让他做继承人意义很不同。

晋末时代北魏为何敢入中原争霸天下?东胡却又为何不敢去?原因无他,因为北魏拥有汉人血统,有理由进入中原。东胡就不同了,虽得北汉赐姓,但他们没有汉人血统存在,一旦进入中原必定会遭到汉人各大诸侯联手灭之。北魏崛起于阴山太原边境,自古就被北汉统治,与汉人无异,可以说体内汉人血脉比突族血脉还浓。之所以能够统合天下,那是早把自己跟突族撇清关系,拥有汉人血统那就是“诸侯”之一,不然哪有北魏崛起的机会?光刘、姬、两家就能把他灭掉。

这可不是瞎说,都有例子存在,宇文氏覆灭后,皇室成员并没有遭到侵害(半汉人),前凉、西凉、


状态提示:第131章:东北局势1--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