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这些人活路,却又断了另一拨人的活路,岂不是反倒弄巧成拙了?”

马齐这功夫也已看完了那上头的章程,倒是不像康熙与于成龙看得这般乐观,微皱着眉提出了反对意见。胤祺却是早已猜到会有此一问,也不需多想,胸有成竹地笑道:“事儿都是人做的,只要我们能想出够多的事儿来,永远不愁没处儿安置人。”

说到这儿,胤祺特意顿了片刻叫这些个大人们好好想想,才又含笑继续道:“就拿我那侍卫来说,他们家是祖传缂丝的,这门手艺在宋元两代达到鼎盛,前朝更是专为宫中所用,还是我□□入关定鼎天下之后才散入民间——咱在这儿打个比方,若是将那些个善纺织的妇人聚拢起来,专心雕琢这缂丝的织料衣裳,卖给那些个达官显贵高门大户的,能不能赚来银子?若是赚来了,又能不能养得起这平白多出来的妇人们?”

“善!阿哥此言,竟是隐隐有几分这老子‘天之道,损有于而补不足’的意思。”

张英含笑赞了一句,又微微颔首道:“江南多商贾,家中最盛银钱,据言为了一二戏子便可轻掷万两——如今若是能制出精巧的好东西来叫他们买,他们自家觉得乐意,又能养活那些无辜灾民。如此两全其美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竟是迅速地完善了这些个尚只是雏形的想法。不愧是当朝有了名的能臣干吏,不仅挑出了胤祺想法里头的纰漏跟不足,还在这个基础上大大地扩充了一番,由缂丝引申至精巧的摆件儿木雕,由善织妇人扩到了男女老少皆可为的手艺活儿,南书房一时竟是热闹得如朝堂一般。待到散议时,更是已由张英主笔,拟了一份颇完善的折子出来。

康熙已多日不曾这般舒心,含笑接过了那一份折子放好,又冲着几人道:“北溟这路已跑得熟了,此事便交由你来推行,去找曹寅一块儿主办,务必要用心办好——等过了年朕下去看的时候,若是江南形势稳定,你二人便是大功一件。”

劳碌命的于成龙任劳任怨地俯身应了是,正要退下去,却忽然想起件事儿来。脚步不由一顿,脸色便忽然显出了些尴尬来:“不瞒皇上,臣的大印——其实,其实还在黄大人那儿……”

“啊……对了,朕是叫他借你大印一用来着。”康熙不愧久为人君,略一愕然就二话不说地把这个锅背到了自个儿的身上,又拍了拍他的肩笑道:“监察御史毕竟是小了点儿,你这次的功劳朕还不曾赏过。恰好通政司那边副通政使出了个缺儿,你就先拿着那个印办事罢,原来的那个只当是朕跟你借的了。”

于成龙闻言又惊又喜,竟是退了一步才堪堪站稳,赶忙跪地叩谢圣恩——原来借大印居然还能升官儿的,要是早知道,他肯定早就借出去了……

政事已毕,君臣几人又说笑了一阵才各自散去,南书房也总算是再度清净了下来。康熙望着身边而这个一鸣惊人的儿子,终于还是忍不住一把抱在了怀里,用力地揉了揉他的脑袋笑道:“朕不过是安慰过你一次,你就能给朕憋出这么好的法子来。若是朕见天儿的安慰你,你能不能帮朕把河患给治理了?”

“那可有点儿困难,儿子水性不好。”胤祺认真地摇了摇头,又一本正经道:“索大人应该比较擅长,毕竟他们家有这个优良传统,通天河都能把那唐三藏驼过去呢……”


状态提示:第76章 议事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