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会注意的,山路小路不敢随意走,在外面安全最重要。”宋绿叶听着张大婶啰嗦的话语挺窝心,她感受得出这不是那种没话找话随口假装关心的客套话,里面有真心。曾经她还羡慕过别人的父母对着自家子女啰啰嗦嗦。只有真的在意了,才会对着你不厌其烦的说同一件事。
“小宋,你来尝尝这味道喜不喜欢?这是用沙炒的粄皮,用浸泡的米磨成粉,加水加调料搅拌成糊,再薄薄一层倒进热锅里的竹撘一块块蒸熟,趁软切片、晒干,再用沙粒炒,吃起来味道蓬松酥脆、咸香。是我们这特有的哦。”逛街最舒服的就是可以边走边吃小吃,张大婶只是听宋绿叶多问了一句吃食的名称,就贴心的购买一些特色小吃给宋绿叶,不忘详细介绍做法。
“嗯,很香,我以前吃过类似用油炸的,吃多了很腻,这种吃起来爽口多了。”这种粄皮跟虾片有点类似,沙炒栗子吃过,炒粄皮还真第一次吃。
“再尝尝这个糍粑,把米饭、糯米饭混合加少盐用力捶打,直至饭粒不成形,取小团搓圆压扁,再放入煎锅煎的两面微焦,趁热吃最香。”糍粑现代也不少见,但可能久没吃美食,或纯手工程序到位,吃到嘴里的糍粑味道不是一般的好,一串四个,宋绿叶一会就吃完。
“小宋你在门口等我下,我去这间店里买些东西,这个老板做生意实惠。”张大婶此次赶集需要买的东西不少,宋绿叶除了帮忙吃和拿东西,就观察这些店铺或者摊子里的物品。
这里好些农具、厨房用具、日常用品的样式跟后代保有的区别不大。有些用具现代有替代品,使用起来会更便利。也有一些已经在现代失传的一些小玩意,不过都是些没太有实际用处的小东西。物品的进化论,也是实用物品在实际运用中往更轻巧便利发展,不会退出生活舞台。
因地制宜,每个地方受周边生长植物影响,生活用品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在这相对偏僻的地方,也能看到智慧的劳动人民把就地取材运用的非常彻底。如,北方多用柳条或树木制作日常用品,这里是用竹子。
竹子生长要求低,在这里挖颗合适移植的种根,往没多大肥力的黄土地上斜斜一种,就能长成一大片,特别是水源较丰富的地方,可能整个山头长的都是竹子。在这地方,竹制品在每个家庭里都很常见,竹床、竹椅、竹篮、竹框、竹簸箕、竹勺等等,甚至扫把也是用竹枝扎成的。
宋绿叶一边看各种或精致或粗糙的手工作品,一边为劳动人民的动手能力点赞。虽然大部分用具的手工比较粗糙,跟精品店中摆的艺术品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都能从中感受到其中的质朴生活。
“小宋,等会太阳该晒人了,集市也要散,我们回去吧,下个集我们再来。”在太阳散发出不舒服的热度前,张大婶和宋绿叶一起扛着满满的篮子回家了。宋绿叶只顾东看西看,不留神一个大篮子就被张大婶就买的东西填满。
回家路上,宋绿叶打着了解当地食材的名号继续跟陈大婶聊当地小吃,知道品种不多,集市基本能吃到宋绿叶就安心了。回到家,除了去上学的兄弟两,几个小的早就等在大门口了,一看到两人回来,一窝蜂跑过来:
“奶奶,我们帮你提,你买什么好吃的了?”
“奶奶,我今天很乖没乱跑,你买糖了吗?”
“奶奶,我们已经把水煲好摊凉了,你们回去就可以喝了。”
“奶奶、宋师傅,你们快坐下来歇歇吧。”几姐弟胆大嘴巧的就出声刷乖巧度,话少的就动手倒水、搬凳子、扇扇子,就想能多分点好吃的。宋绿叶会心一笑,当初她也用这样的心情等待过赶集归来的大人,可惜通常家长没余钱买小孩爱吃的零食,或者觉得不能惯着小孩的嘴。
“你们都等着,我给你每人一个好吃的。”等待去赶集的大人对嘴馋的孩子来说,是很漫长与期待的等待,经历过这种等待惊喜的人,相信其中滋味不容易忘掉!宋绿叶有点后悔没买点什么好吃的东西回来,不过好在还有一些私藏,反正有钱了,可以拿出点来刷好感度。
“我回房间放东西先,你们在这等着我。”把排行最大的冬梅倒的水喝完,宋绿叶回房间洗脸后拿了糖出来数,数量不多,每人分一个,糖就要见底。有了后备银子,宋绿叶也不心疼。
“哇!哇!这是糖?”几个小孩拿着到手的糖欢喜异常,还没见过那么好看的糖呢!也不急着吃,纷纷拿给大人展示献宝。
“小宋,你这糖哪里买的啊?好看的紧哩,我都没见过。”在厨房摆放东西的张大婶出来问宋绿叶。
“这个糖啊,我是在路上跟一队行商买的,听他们说是从很远的地方买来运去大城市卖的。挺好吃,也就剩这么几个了。”宋绿叶编着故事,反正说是路上买的,他们也不能去查。顺带把剩下的几个糖给了张大婶,上学去了的两兄弟能不能吃到只能看运气了。说了只剩这点,剩下的有也不能拿出来。
“那我就不客气了,这么新鲜的东西,我们这穷山僻壤的难得见到,我先放着,等老头子回来让他们也尝个鲜。你先坐着,我去煮饭,出去干活的也差不多回来了。”不扭捏、知情识趣的张大婶爽快收下。
“张大婶,我来帮忙吧,我也想学学你们是怎么做饭的。”有点吃货性质的宋绿叶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学习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