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墩这一次因着宋重锦,倒是在十里八乡狠狠的露了一次脸,附近除了那些小便宜没贪够的,大多竖起大拇指,夸宋重锦和七里墩这次办得有排场!够气派!
更有那在七里墩吃过流水席的,回去都交口称赞,说席面上,能吃到那么大块的肉,饭和馍馍管饱,都是二合米、二合面。
虽然不是那纯白面和白米饭,可对庄户人家来说,这就很是不错了!
那些没去的人,听了一个个,肠子都悔青了。
一时间,宋重锦和七里墩的美名顿时传扬了开去。
七里墩的人自觉面上有光,也自然说起宋重锦就没有不好的。
尤其是等第二天,每家帮忙或者出了桌椅板凳、锅碗瓢盆的,都得了红封。
红封里也不多,每家就十个大钱。
可也够让庄户人家高兴了,家里的菜蔬、鸡鸭都卖于了宋重锦、又白吃了三日,最后还能有红封拿,人人都恨不得将宋重锦给供起来。
就连宋春花的娘家,虽然他们家不招人待见,可到底是一个村里的人。
这次流水席,他们家的锅碗瓢盆没人要,也厚着脸皮从家里凑了几条长凳,一张勉强不瘸腿的桌子。
然后一家子就坐在他们家的桌子上没下过桌。
从早晨吃到中午,中午吃到晚上。
他们家人多,别人也不爱跟他们一桌,生怕沾染了晦气,他们一家子也知道这个,倒是不敢讨人嫌,只把住自家那一桌不走。
旁边桌的看到了,也笑着嘲讽几句,不外乎就是他们有眼无珠,将宋重锦这么大一只金凤凰当乌鸦,如今可好,金凤凰飞到人家家里去了。
还有人故意问宋春花的爹和几个弟兄,问他们悔不悔?
要说悔!宋家人哪里有不后悔的?
尤其是宋春叶,她心里有鬼啊!这唆使宋春花拿捏宋重锦,经常从以前的宋家要东西回家,她可都有份啊!
早在宋重锦中了举人后,她嫁的那家怕惹宋重锦报复,就将她给休回了宋家。
宋春叶生的几个儿女,也怕麻烦,跟宋春叶都主动断绝了关系。
宋春叶被扫地出门,也没地方可去,只能回了宋家,跟一家子搅和在一起。
她性子不如宋春花柔顺,对娘家死心塌地,那些年对宋家也没啥贡献,有好东西她都中间截流回自己家了。
宋家几个兄弟和弟媳妇,自然没给好脸色她。
宋春叶也不想留在宋家,若是可能,她倒是想改嫁,毕竟本朝并不拦着妇人合离后改嫁。
只是这十里八乡知道宋家和宋重锦之间纠葛的,哪个敢娶?这不是娶妻,这是娶祸啊!
因此宋春叶就砸在宋家了。
每日里要忍受兄弟和几个弟妹阴阳怪气指桑骂槐,还要时不时的被宋铁蛋和宋老娘给指着鼻子骂她是丧门星,给宋家丢人了。
这么大把年纪,儿女都有了,还被人给休回家。
休回来也就罢了,最气人的是,居然连改嫁都没人要!
不然他们还能再收一笔彩礼钱呢!
宋春叶没了退路,娘家是最后的栖身之地,哪里敢还嘴?
好歹她一直就有心计,嘴又甜,姿态放得又低,倒是哄得宋老娘还算疼她,偶尔还护着一下,也能勉强混个不饿死。
宋重锦中了举人之后,也没对他们宋家怎么着。
宋春叶就动了心思,一直悄悄的在宋铁蛋和几个兄弟耳边下些话,说既然宋重锦中了举人之后都没对他们宋家下手,想来到底是对宋家还是容情的。
如今他们宋家过得这样凄惨,想来宋重锦的气也消了。
更不用说这次宋重锦回来,都成了县令大人了。
大人有大量,还能真跟他们一般计较不成?
家里这么艰难,一年到头,连饱饭都吃不上几顿,倒不如豁出去了,厚着脸皮去宋重锦面前求求他去。
宋重锦当了县太爷,那王永珠又会赚钱,从他们手指头缝里漏点出来,就够他们一家子过几年了。
倒还真将宋铁蛋和几个兄弟给说动了心。
宋家几兄弟本都是好吃懒做的,只要有法子,油锅里的银子都恨不得捞出来花花。
听了宋春叶这么说,就在家里还真琢磨上了。
恰巧,前几日的时候,宋家兄弟去镇上,还又听到了一个消息,说是当初买了宋春花去做小妾的那个行商,也不知道听了什么消息,急急忙忙的就回家乡去了。
说是家里出了事,走得急,带上宋春花不方便,在路上就干脆的将她转手给半卖半送给了另外一个人。
买下宋春花的人,也是路上遇到,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本是要买个打扫浆洗的婆子,见宋春花太瘦弱,开始还有些嫌弃。
不过那行商半卖半送,价格便宜,也就贪了个小便宜,给买了下来。
巧不巧的,前些日子,那行商到了荆县,听说了荆县这边今年的新科传胪,皇帝钦点的县令衣锦还乡,姓宋,名重锦,是如何风光,回到荆县,连县太爷都亲自率人去迎接云云。
倒是回家后念叨了两句,因着知道宋春花是本地人,还特地问她一句,知道不知道这位新出炉的传胪大人?
哪里曾想到,宋春花一听到宋重锦的名字,当场就眼泪下来了。
行商一看,这是有故事的人啊?
细细一盘问,才知道自己只怕是上了当,贪便宜,捡了个烫手山芋在手里。
估计卖宋重锦的那家伙,是听到了什么风声,所以半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