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秋铃始终记得,那时他们还不敢像现在这样为了与她更亲近唤青姐,对颜凤青既感激又恭敬,只敢一声小姐恭恭敬敬的叫着。
说是杂役,却也不曾让他们做过重活,至少在习武之前也只是端茶递水,打扫擦桌子的。
比起他们活做的好不好,小姐似乎对他们不识字身体跟个弱鸡似的更不满。
这些年来,在她身边待的时间越久,越了解她有多厉害,越感觉到青姐的深不可测,似乎无论什么样的事对她都是轻而易举。
可笑他们小时还道,以后有能力了,要保护青姐,报答她的恩情。
却不想颜凤青从不需要他们的报答,而她也不需要他们的保护。但秋铃纪韶他们还是想留下来,留在青姐身边。
而哪怕戏班只是颜凤青的一个兴趣,他们也愿意为了让青姐能高兴,尽心尽力。
他们不知道的是,颜凤青收养他们时,不过感叹了一下乱世,这时尚处于分散无统一政府状态,有军阀割据,各自为政,虽无外患,但百姓生活自然不如太平时期好,像秋铃纪韶段斐这些孤儿也很多。
萧函刚穿来时带了些上一世的情绪,习惯了忧国忧民而已。
这蜂蜜水应该是秋铃调的,她的厨艺真是越来越好了。
秋铃看到青姐对她一笑,也眉眼弯弯了起来。
“青姐,你晚上想吃什么?”
颜凤青微笑道,“清淡的就好。”
“不如吃鱼吧,我让段斐到河里头去捞几条。”秋铃对自己的安排非常满意。
至于大冬天要河里捞鱼的段斐,谁管他呢。
反正他在河里来回游上七八圈也没事。
当晚,楼里的人吃了一顿全鱼宴,段斐捞上的鱼足足有七八桶,还全都是膘肥肉嫩的。
那孩子早在来到颜家楼后,就被带去洗了个热水澡,换了干净衣裳,还给他身上的冻疮擦了药。段斐还为他跑颜凤青这里来,求青姐给他取个名字。
颜凤青指尖沾了点黄酒,在桌上写了三个字,“既然是冬天抱来的,运气好碰到了你,那就叫忍冬吧,随你姓,段忍冬。”
登台的第二日,各大报纸上就刊登了新闻,
颜家戏楼可是全上海最具盛名的戏班,颜老板颜凤青更是南方第一名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学戏至今,未有艺名,但却在成名后被冠以‘凤皇’之称,即为戏中之皇。
不止是上海,大江南北都有她的戏迷,昨日还有不少人是特地买了机票赶来上海一睹凤皇芳华,谁让每年颜凤青登台次数都屈指可数,今年也不过在北平出演了两场。
她的戏迷宁愿一掷千金也要买下票来。
而哪怕颜老板为人低调,甚少显露人前,但戏迷对她的事却是如数家珍,颜凤青最初学的是花旦,青衣,成名后曾向北平上海的多位戏曲界大师拜访求教,学刀马旦,坤生等,她天分奇高,无出左右。
今年在北平待了大半年,就是应北方戏曲界泰斗元大家邀请。
颜凤青学各家之长,自成一派,不过她本人倒不喜欢带着戏班到处跑了,除了偶尔学艺求教,她都是待在上海,所以其他地方的戏迷想看到她登台也很难。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段斐看到这一日的收入,不禁感叹道,作为惩罚,给纪韶打下手算账。
段斐虽读书时就头疼学不进,但颜凤青定下的标准是知律法,识文断字,还有算术精通。
戏曲在这一时的风靡,是很难让人想象的,出名的戏班也能有日进斗金,而颜家楼,又岂止是斗金。段斐掂量了一下自己存的老婆本。以他这留不住钱的性子,大概一年下来才能攒出一张票。
不禁再次感叹看戏的有钱人真多。
他当初怎么就学不好唱戏呢。
纪韶若是听到他心里所想,估计会嗤笑他白日做梦,当年又不是没试过吊嗓子,那公鸭嗓都能吓跑人。
***
“秋铃姐,送花的人又来了。”门外的小子提着嗓子叫了一声。
秋铃刚想动,就被纪韶叫住了,他推了推架在高挺鼻梁上的眼睛,声音慢吞吞道,“不用告诉青姐了,我来处理就好。”
秋铃撇了撇嘴,“我本来也没打算告诉青姐,天气这么冷,青姐向来不喜欢出去。”
纪韶一身白色长衫,走在雪地里的身姿挺拔玉立,煞是好看。
然而秋铃只有一个念头,“快把门关上,纪韶这混蛋也不记着关门,都快冷死我了。”
旁边的丫头立刻去把门栓上了,回到火炉边凑到秋铃身边好奇问道,“秋铃姐,这是第几个了。”
秋铃想了想,“第九个吧。”
出名了,自然麻烦也多,比如从上海追到北平,再从北平追到上海,送了三个月花的苏小少爷。还是去年从国外留学回来,趾高气扬没几天,陪着他娘来颜家楼看了一场戏,从此就对颜凤青一见倾心,不可自拔。
这是他本人说的。
每次都亲自来送花,风雨也好,霜雪酷暑不间断,至于秋铃他们,
见多了也就不感动了,他已经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了,有比之更甚,更大手笔,更令人动容的。
颜家楼门口,寒风凛冽,
穿着西装的年轻人,长相很倜傥,手里捧着鲜花,冻得瑟瑟发抖,旁边还陪着小厮,但就是不肯走,身上无一处不写着痴情两个字。
苏小少爷见到纪韶,立刻迎了上去,“颜小姐还是不愿见我吗?”
手机阅读:http://m.miaobige8.com/123080/
发表书评:http://www.miaobige8.com/123080/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76、民国万人迷)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昔我晚矣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