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元兴风云>第8章 枪家

老农是个爽快人,又实在,爹娘和奶奶都很喜欢他。

他们一听说我们这次放了好几天假,就要留我和老农在家里住几天。虽说收入高了,但是我家还没富裕到可以买新房的地步,住的依旧是老房子。

元兴城四十八坊普通人家的住房样式都差不多,都是六十平方左右的平房,外面有个四十平方左右的小院。小院一般都是用来种菜的,一般人家种得是萝卜白菜,收的菜基本都腌咸菜吃了。

进屋就是主卧,迎面就是一张能睡五六个人的火炕。主卧兼职客厅,墙边摆着一张方桌或圆桌,方桌或圆桌下还扣着一张矮桌。火炕的两侧装了柜子,一侧装的是被褥和衣服,一侧装的是杂物。

矮桌是自家人吃饭的时候用的,吃饭时把矮桌摆在炕上,大家坐在炕上吃饭。方桌或圆桌是待客用的,一般人家只有两张或三张凳子,就摆在桌边。若是客人多,凳子不够用,就去邻居家借。

进门右转就是厨房,一般人家的厨房是没有门的,只会挂一张布帘。厨房连着存粮的仓库,有时候里面还会放些杂物。进门右转是小卧,小卧是没有火炕的,只有一张矮床,离地也就半尺高。床上铺了褥子,冬天时还会加一床褥子。小卧的床边是柜子,里面装的是被褥和衣服。

小卧连着装杂物的仓库,装杂物的仓库和装粮食的仓库面积都不大,也就五六平方大小。平常人家也没那么些粮食和杂物储存,如果家里东西多,小卧可以兼职仓库,用来堆放相对常用的物件。

小卧的面积比主卧要小一些,厨房一般都是五六平方大。厨房里有个大水缸,日常用水就靠它了。

坊里的各家都要去水站排队接水,一桶一桶的把水打回家,存在水缸里。一个坊少说也有两三万人,水站却只有四座,每座水站只有五十个水龙头。白天各家都要为了生计忙活,没时间打水,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在清晨和傍晚打水,每打一次水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我辍学之后,奶奶和爹不用再出去摆摊,从那以后我家就习惯在白天打水。白天打水的人少,几乎不用排队。再加上他们三个一天也用不了多少水,每天打个三四桶就够用了,不用把水缸蓄满。

老农家人多,用水也多。他家的习惯是把水缸蓄满,只要水缸不是满的,谁有空谁就去打几桶。奶奶和娘做晚饭的时候,他去厨房帮着忙活,发现水缸里不是满的,提着桶就出去了,我娘拦也拦不住。

晚饭前正是打水的人多的时候,我知道家里的水是够用的,就出去追他。老农的嘴勤快,脚更勤快,我出门的时候,他已经快跑到离我家最近的水站了。我追上他的时候,他正在和几个排队打水的爷们儿聊天。

他一说话,就是京城长,京城短的,人家一听就知道他是外地人。要不是他穿着军装,那几个爷们儿当时就不理他了。

“京城”是外地人对元兴城的称呼,本地人一般都是叫“元兴”或“元兴城”。我们一般用“元兴人”来称呼自己,不会自称“京城人”,只有外地人才会叫我们“京城人”。

元兴人不排外,讨厌外地人是近些年才有的事。元兴人讨厌外地人,并非是瞧不起他们,单纯是因为大量外地人劳工的涌入,抢了本地人的工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本地人做力工,一天能净挣两三块钱,景气的时候甚至能挣四五块钱。外地人做力工,一天给一块五就行,还不用管饭,不用付加班费。工头为了多挣钱,自然优先雇外地人,这样一来本地人就挣不到钱了。

断人财路就是断人生路,这年头,讨生活不容易。就算元兴人脾气再好,也不可能喜欢断自己财路的人。五六年前元兴人就因为这件事闹过一次,去年又闹了一次,我还带兵去维持治安来着。从今年开始,外地人想打工,必须要到元兴城的市政衙门办张“行工证”,没有行工证就不能打工,被抓到是要下监的。

老农的老家虽然是在元兴城的辖区内,但它属于周边的县城,那边的人不算是元兴人。外地人就算是搬到元兴,在元兴安了家,有了孩子,这孩子也不算是元兴人,依旧是外地人,这孩子的孩子依旧是外地人,如果这孩子的孩子也在元兴安了家,他的孩子才算是元兴人。

我们枪家在元兴生活了二十几代,是老元兴人了。听我爹说,我家祖上出过将军,因为擅长使枪,被召入皇宫表演枪法,因为表演的好,被当时的皇帝赐姓为枪,还封了爵,有五百户的食邑——不过那是一千六百多年的事了。

如果我没算错的话,那时候应该是周朝。周完了就是晋,晋完了是梁,梁完了是纪,纪完了是夏,夏完了是吴,吴完了就碎一地——这是我上中学时,历史老师上课时说的玩笑话。吴朝灭亡之后,是长达二百多年的诸侯混战,然后景朝建立。

景朝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短的朝代,只有十八年。说起来景朝也是倒霉,建国时强盛至极,四境俯首称臣,连西方人都要远渡重洋来给景朝皇帝进贡。然而这一盛世只持续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之后就是连年的旱灾、洪灾和蝗灾。

可能有人会说了,你可真能编,都干旱了,怎么可能有洪水呢?

景朝幅员辽阔,领土面积非常大。根据后世学者的计算,单是其本国的国土面积,就超过一千六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上历史课的时候,我们班的学生问过老师


状态提示:第8章 枪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