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想必已经知道了,东吴陆逊在石亭大破曹休,将曹魏的目光牵制在东方,左将军张郃移师方城,长安只是虚设曹真旗号,仅由曹真副将费耀领军,此乃北伐天赐良机!如今我军粮草足备,兵强马壮,合当出散关,直取陈仓!”
孔明沉稳而振奋人心的话语在大帐中响起,预示着大汉的二次北伐缓缓地拉开了序幕。
话音未落,丞相司马、领凉州剌史的魏延当即反驳道:“陈仓地势险要,只消千余人马便能扼守住我军咽喉,还望丞相三思啊!”
“文长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亮会命子远率军修复斜谷栈道,让敌人以为我军还是自斜谷出兵,以疏忽陈仓守备。”孔明不怒不恼,将心中盘算娓娓道来。
子远是关中都督吴懿的表字,作为先帝刘备吴皇后的兄长,为人宽厚博爱、毅重沉着,从不恃强凌弱,堪称大汉忠厚长者的典范。
吴懿见丞相有令,当即出列,道了一声:“丞相放心,我自会多立旗帜,吸引敌军。”
吴懿的当众表态,其意义不言而喻,已经肯定了诸葛丞相的作战计划。
见大局已定,参军杨仪立即附和道:“丞相英明,此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取自当年韩信分道进兵之法,两军互为虚实,彼此照应,实乃上策。比某些人的子午谷劣谋高明千百倍。”
说到最后,杨仪还瞥了一眼站在对面的魏延,眼中满是嚣张和不屑。
魏延心头火起,枣红色的面庞变得愈发暗红,手指杨仪,顿时怒道:“先前曹真攻破街亭,出子午谷是为切断敌军退路,此一时彼一时,何用再提!敢问丞相,此次打算发兵多少人?”
孔明缓缓答道:“一万。”
这两个字甫一出口,场中诸人登时都面色晦暗了下来,第一次北伐时还是十万大军,尚且功败垂成,如今只用一万大军就想成功,简直是痴人说梦。
唯有蒋琬和姜维两人露出心照不宣的神色,其他人等均是一头雾水,却又沉默不语,因为他们知道心思缜密的诸葛丞相从来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们在等丞相将相应的计划一一道来。
但总有人沉不住气,魏延一听,气极反笑道:“丞相莫不是策反了那郝昭,准备入主陈仓,接着策反曹真吧?”
“魏延!你什么态度?丞相自有万全之策,还要你在这冷嘲热讽?”杨仪朝魏延骂道。
“杨仪你再说一句试试!”魏延手握剑柄,上前一步,双目圆睁直瞪着杨仪,一股无匹的气势散发出来,竟令杨仪不由得后退了半步。
“够了!文长所言不无道理,亮已有了应对之策。子均、伯约听令!”孔明打断了魏延和杨仪的互骂,下令道。
讨寇将军王平和位居末席姜维当即出列,答道:“末将在!”
“明你二人各率本部军马,按亮图纸,多置办攻城器械。此次北伐军队不多,当以奇谋机巧取胜,若能攻克陈仓,两位便为第一功!”
“末将领命!”
“文长为前锋,公琰、威公负责押运粮草,三日后启程!”
“谨遵丞相号令!”
魏、杨、蒋三人共领将令,但内心所想却不尽相同。
“罢了,此去陈仓定然无功,也不会有过。丞相不信忠言,我又何苦自讨没趣?”魏延撇了撇嘴,领了将令,自退回原位。
杨仪看在眼里,眼中闪过一丝戾色,心中恨道:“这莽夫必定心中暗骂丞相昏聩,听说曹魏派了个叫王双的猛将来长安,但愿能用流星锤打爆你的脑袋!”
蒋琬默默地看着这二人的明争暗斗,心中不由叹道:“文长和威公都是丞相的左膀右臂,为何关系会僵化到这等地步?看来下次我得多问问文伟,该如何与这二人共事吧。”
敲定北伐方案的军议在一波三折中落下了帷幕,诸将各自领了将令,纷纷步出大帐。这时,孔明的声音从后响起:“伯约、子均且留步,亮这里有几份机关图纸,你二人带回去好生研习。”
姜维和王平互望了一眼,转身回到帐中,刚刚升任为相府长史的蒋琬从丞相手中接过一堆帛书,转呈给二人。
“你二人按这些机关图纸制造攻城器械,具体数量亮已经写在图纸上,这三日内务必先完成零件,待到运至陈仓城下,再行组装。”孔明嘱咐道。
“请丞相放心,末将一定按时完成!”
孔明点了点头,忽问道:“伯约,你是天水人,对郝昭这个人了解多少?”
姜维思索片刻,答道:“回丞相,八年前西平太守麴演叛乱,武威太守毌丘兴,向金城太守、护羌校尉苏则求援,当时郝昭驻扎在金城一带,虽奉令不得西渡,却审时度势,与苏则一同去救援武威,最终平定了河西之乱。此后郝昭就一直镇守河西,深得当地汉人和羌人的信任。”
“知道因时制宜,‘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道理,如此看来这郝昭确非泛泛之辈,又是曹真亲自举荐,攻之不易啊。”孔明面露一丝忧色。
姜维适时建言道:“丞相,军中有太原人靳详,可以为使,以大义说之,探其心意,也不失为先礼后兵之道。”
孔明点头道:“亮也正有此意,伯约,军中唯你较为熟悉郝昭,这事就交由你去办。”
“姜维定不辱使命!”
孔明转过头来,看向王平,问道:“子均,自回师汉中以来,一直要你在剑阁操练五部飞军,辛苦了。”
王平单膝跪地,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