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进入南郑之后,看到所有的财物都保存完好便觉察到了张鲁的诚意,停止了所有针对汉中的军事行动,并派专人前去巴中慰问以安张鲁之心。
同年九月,司马懿建议曹操对待巴中要继续予以怀柔政策,同时利用张鲁说服巴中真人部落酋帅主动归降,这样以来可以顺势将“三巴”之地囊括手中,之后再派遣一员大将深入巴郡驻守,从战略上切断荆州和益州之间的所有联系和补给,彻底让刘备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之中。
依计而行的曹操很快在当月就收到了朴胡、杜蒦和任约三位真人酋帅的降表,曹操将巴郡一分为三,由三人分任太守。
当月,千里之外的合肥战场也捷报频传,张辽在李典和乐进的辅助之下,凭借着自己的果敢指挥以及勇猛作战,在仅有七千人守军的情况下大败孙权的十万大军,并且在之后的逍遥津突袭战之中连破吕蒙、甘宁和凌统等东吴名将,若不是三军死命相护使得孙权有惊无险的跃马断桥,此战张辽几乎可以将孙权逼至死地。
至此孙权第二次大规模对合肥的进攻也宣告失败,蒋济和张辽两次给予孙权的败果让其在之后的十余年内再也不敢正视合肥,确保了曹操东南的长时间安宁。
十一月,张鲁正式携带所有家眷前往南郑向曹操投降,至此汉中已全部落入了曹操之手。
然而在对待如何处理张鲁的问题上曹操陷入了犹豫之中,他心想张鲁在汉中统治多年拥有极高的人望,如果仍旧将其留下来的话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安定当地的军民之心,但是他害怕自己一旦率军离去之后张鲁是否有复叛的可能性。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司马懿并征求他的意见,而司马懿已经从曹操的口中听出了退兵之意,便劝谏曹操说:“魏公,现在局势对我们十分有利,刘备刚刚占据蜀地立足未稳,巴郡又向您望风归顺,蜀中的局势必然陷入动荡,您应该趁此良机一举夺取蜀地,没有荆州粮草辎重驰援的刘备必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到时候只需要派遣徐晃、张郃两位上将分别镇守涪陵和巴东,阻止关羽西进,攻破成都、生擒刘备必然指日可待。”
虽然曹操也想彻底消除刘备这个隐患,但是他担心蜀郡山峦叠嶂且地形险要复杂,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彻底夺下成都。而现在孙权和刘备又恢复了同盟,若是他们趁着自己身陷益州战场之时再度从荆州和扬州两路北上的话,恐怕局势会对自己不利。
与此同时身在成都的刘备,在得知了曹操完全占据了汉中以及合肥战场的失利后,开始担心声势正盛的曹操会不会趁着孙权元气大伤之际,从而分割荆州和益州,对成都实施军事绞杀。
诸葛亮则认为曹操不会有大举南下的风险,他看透了曹操的生性多疑:
“曹操近来年的战争无论是胜或是败都不会滞留太久的时间,原因在于他害怕后方出现动乱,此时曹操之所以没有立刻乘胜南下正是由此顾虑,只要许都或是邺城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他立刻就会班师回去,如此一来我们不仅解除了蜀郡之危,也可趁此重夺巴郡。”
之后诸葛亮与法正派出多股细作于许都和邺城大造谣言,一时间大量信息汇聚于身处南郑的曹操耳中,其中最让曹操在意的是大本营的情况:
坐镇邺城的曹丕从曹操出征汉中开始便和镇守河北的诸将频繁接触。
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生性多疑的曹操急忙赶回邺城了,但是司马懿却一眼就看出了这是刘备一方的诡计,因此力阻曹操班师:
“圣人不可违时,但更不可失时。此时是夺取整个益州甚至是消灭刘备的绝好机会,如果就此半途而废的话,我们可能就再也没有灭蜀的时机了。二公子是您的儿子,定然不会背叛于您,更不会有异心,请魏公万勿生疑。”
然而曹操此时更加关心的是后方的稳定,对于司马懿急于推进西进之策的第三步也决定暂时搁置:“仲达,你的西进之策的确是眼下最适合我的,现今我们已经完成了西进之策的‘安定雍凉’和‘平定汉中’,人心不能太过贪婪,一意得陇望蜀的话恐怕会陇蜀皆失啊。”
最终曹操向全军传达了班师邺城的命令,留下了夏侯渊和张郃、徐晃三名大将镇守汉中,防止刘备北上,除此之外他还下令让张郃引兵南下,在朴胡等人的策应之下全面夺取巴东、巴西两地,逐步蚕食益州的领土。
司马懿则认为如果曹操想要夺取巴蜀的话就必须以决战的心态去面对,逐步蚕食对于诸葛亮和刘备来说根本就不可能,反而会将张郃置于险地。
为此司马懿也曾在班师之前寻找张郃商议这件事,但张郃虽然也感觉到以这种方式进攻巴郡胜算并不大,内心也支持司马懿的速战灭蜀,但毕竟将军的天职是服从统帅的指挥,尽全力完成好统帅所下达的指令,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
自认为两面兼顾的曹操部署好汉中的事宜之后便急忙赶回邺城,临行前与司马懿私交不错的张郃与夏侯渊,在定军山上为他设宴送行。
司马懿站在山上俯视着定军山的地势之后,他料定此处将来必然是刘备北上汉中的重要战场,为此他嘱咐夏侯渊和张郃说:
“二位将军,依在下之见汉中作为益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