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之封疆万里>第549章 舆论的力量

在刘封的朝堂散去之后,这篇檄文从襄阳发出,发往了刘封所辖的所有郡县,甚至通过各种渠道向魏国的境内渗透而去。

在刘封宣布即将对魏国用兵宣战并且发布檄文之后,刘封除了将这篇檄文在中原大地上广而告之之外,并没有在明面上采取什么行动。

数日之后,刘封发布的檄文原封不动的传到了曹植的朝堂之上,面对着这样一篇长篇大论,从汉末就开始历数曹操罪行的檄文,曹植几乎是气得连话都没能说出来,曹操在魏国,那是图腾一样的存在,绝对是不容得任何诋毁和亵渎的,如今刘封竟然将曹操早年所为之事说得一文不名,这如何不让魏国的朝臣们震怒?

但是,震怒归震怒,当他们细细看起来的时候,刘封的这篇檄文所写之事又皆是真实存在之事,曹操早年的确是因为占据了将刘协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优势这才一点点发迹起来,并且在完全掌控了权柄之后,曹操的行为又的确是有些乖张,完全不将彼时还是名义上大汉帝皇的刘协放在眼中,杀死刘协的皇后一族,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完全没有任何避讳世人的意思。

若是按照之前的形势,曹操的做法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曹操已经成为了中原大地上一家独大的势力,当曹操灭掉了实力比自己更加强悍的袁绍之后,在中原上已经没有任何能够和自己抗衡的势力了,不论是当时的刘备还是孙权,刘璋还是张鲁,都是完全不能对曹操形成任何威胁的。

在当时曹操的心中,这中原大地早晚都会是他们曹氏一族的,余下的小势力,早晚都会在曹氏一族大军的铁蹄之下灰飞烟灭,曹操完全不会想到他死后的数年之后,区区一个刘备的继子就会在中原大地上掀起这样的一股风暴,这个风暴的强度甚至已经让他费劲半生心力所创建的魏国政权有了实实在在的风险。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曹植就算是想要写一篇檄文来反驳刘封之言都是及其困难的,他无法不承认那些自己父亲所做出的事情,因为这些事已经在当朝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他更无法不承认刘封从刘协手中继承的帝皇之位,因为刘协此时还被刘封好生的供养在襄阳城中。

对于曹植来说,此时最好的做法自然就是出兵荆州或是益州,像曹操一样,用武力去征服,但是显然,他才刚刚这样尝试了两次,并且都以失败告终,他没有勇气再去尝试第三次对刘封的讨伐,倒不是因为他无法再聚拢其二三十万大军,而是因为就算他能够再次率数十万大军开往荆州,那么再一次失败的后果是他所不能承担的,他知道,一旦再一次失败的话,刘封的大军很可能一路乘胜追击到魏国的境内,那样一来,自己也就完全成为了弱势的一方。

最终,在魏国这些青黄不接的朝臣的建议下,曹植不得不对此事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他们期待着等到一段时间过后,不论是百姓还是魏国的官员就都会忘记这个无关痛痒的檄文的出现,到那时,魏国的士气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之前损失的兵力也会补充上来,到时候他们再重整旗鼓,也未可知。

但是显然他们低估了刘封的策略,也低估了这封檄文在百姓之中所起到的作用,这个时代的统治者虽然也知道民心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却往往不会重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的舆论导向。

当这封檄文大范围的出现在百姓中的时候,首先所传递出的消息就是,此时中原大地上唯一的帝皇,受命于天的帝皇只有刘封,而曹植只不过是因为其父的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才暂时获取了中原北部的大片土地,刘封是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长久的存在下去的,所以在百姓中流传起来的言论就是,刘封的大军不日便会攻击魏国,将这个最后的敌人消灭,然后恢复之前大汉的统治。

而这样的愿景显然是百姓们心中所想,自桓灵二帝以来数十年的战乱让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对于统一是极度的渴望,而此时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了最后的两个势力,这是几十年中都没有过的情况,距离统一显然已经越来越近,而刘封的这一手,让这天下大多数百姓心中都不自觉的期盼起了他能最终统一天下,而不是曹植。

此事经过了两个月的发酵,虽然刘封并没有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但是魏国的变化却是显而易见的,如同曹植和他的朝臣们所期盼着的情况并没有出现,出现的情况是魏国的赋税越来越难以收缴,征兵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场魏国内部的危机正在渐渐的出现,而当曹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显然他已经失去了补救的最佳时机。

炎热的夏季已经渐渐过去,中原的气候已经渐渐好转,而对于刘封来说,这样的天气也是他一直在等待着的,因为这样的气候,是最为适合用兵的……

“子龙,大汉的机动部队如今集结得如何?”

这一日,站在刘封面前的是风尘仆仆的赵云,显然,赵云是刚刚经过了长途跋涉方才回到襄阳,这样的状态显示出这段时间襄阳的众臣显然并没有在休养生息,而是不知在暗中布置着什么,并且不论他们在暗中布置着什么,都和数月之前刘封提出的称霸之言不无关系。

“如今我等已然暗中将大股军士集中到了汉中阳平关,因阳平关之前便又不少守军,故而这一次的转移并没有走漏什么风声,如今阳平关内,加上之前的守军共有精


状态提示:第549章 舆论的力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