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盛唐金手指>第14章 钱庄和恶钱
一惊,这私铸铜钱都变得家喻户晓了吗?

王群点了点头,“大郎说的没错,恶钱就是私下里铸造的铜钱,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不过是能做不能说罢了,只要是一家钱庄都会私下里铸造自己的铜钱,然后再拿到市场上流通赚取利润!”

甄乾还是有几个问题不明白:“既然大家都知道恶钱,那为什么还会有人使用恶钱呢?难道官府就不管吗?”

“管!怎么不管!可是能管的了吗?”

王群的表情显得很悠闲,全然没有刚才说出口时那般小心,“有些事情官府也明白,小民心里也清楚,十枚官府开元通宝换十一枚恶钱,这样的事情谁不愿意做,只要交税的时候不使用恶钱,官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这真定市场上就很少能看见官府的开元通宝!”

“劣币驱逐良币!”

甄乾想起了后世成为格雷欣现象的理论,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唐玄宗开元五年,针对私铸恶滥现象采取禁断措施。“宋璟知政事,奏请一切禁断恶钱。六年正月,又切断天下恶钱,行二铢四絫钱。不堪行用者,并销破覆铸”。于是“至天宝之初,两京用钱稍好,米栗丰贱”。但“数载之后,渐又滥恶,府县不许好者加价迥博,好恶通用。富商奸人,渐收好钱,潜将往江淮之南,每钱货得私铸恶者五文,假托官钱,将入京私用”。

统观唐代历朝,受“私铸”影响的时期很长,造成唐代货币流通中“私铸”盛行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一、唐前期私铸问题十分严重与铜的私人占有有很大关系。据《唐六典》记载,“凡天下诸州出铜铁之所,听人私采,官收其税。若白镴,则官为市之”。

官府只是对私采铜矿征税,对税后的铜矿并不强行要求卖给政府,而是允许自由买卖。这项规定使得每年开采的铜矿大部分掌握在私人手中,因此导致唐前期私铸猖獗,恶钱泛滥。官府虽多次重申禁止私铸钱币、禁铸恶钱,但均未能彻底执行,以致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提出“不禁铸钱”。

王群又道:“这钱庄之中的事情纷繁复杂,不是一言而蔽之,如金银不容许流通,可大宗生意所需的铜钱数目巨大,很多胡商对钱庄的飞钱又不放心,只能暗地里使用金银交易。再则铜钱可以铸造成铜器和佛像,其中的利润又不知道上升多少,金银等饰品同样如此,如果一味的禁止反而适得其反,还不如听之任之……”。

王群的一番解释让甄乾对唐代的金融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明清大规模的使用白银不同,唐宋之前,社会上缺少金银作为商品交易的衡量手段,这也导致了市场上出现金帛充当货币的怪现象,虽然对唐代的钱庄不怎么感冒,但甄乾从中发现了商机,钱庄绝对算的上是后世国家银行的超前浓缩版本,而且还是加强特强版,要是不插手一下对自己再熟悉不够的唐版民间银行(初期的),简直就是没天理,是要被天打五雷轰的。


状态提示:第14章 钱庄和恶钱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