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恐怖悬疑>我在江湖做女侠>第三十二章 灭晋
则,清廉自持,耿介而不妄取,从不收受俸禄以外的任何钱物;另一方面他强调思想教育。多次要求官员组织学习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希望官员通过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来杜绝**行为的发生。

对于贪官,他重文戒而轻刑罚,认为“去其颜面而甚过刀斧”,这确实促使了一些好名的仕大夫官员慎于律己、防欲力善,但由于惩戒措施弱化,仍屡有心存侥幸的贪官敢于试法,效果虽然并不显著,但是也算是有些成效。

房玄龄如今为中书令,执掌全国政事!

大隋帝国的“防止**”就是以这四种机制为基础,建立起一整套反**、肃吏治的规章制度。

大隋执政的要点还有:

“官考”,儒家孔子孟子、墨家墨子等先贤,着实留下了许多为官善民的训导格言,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思想道德的至善名言,杨伊命王通等人将之归纳整理成“官学”,逐渐在全国各地修建学宫,诏令全国大小官员、读书仕子学习诵读,对官员也以此为标准进行考功核绩,可说是封建时代最全面普遍深入的廉政教育。

“铁牌定制”杨伊对法制建设看得很重,为了完善法制,她指派杜如晦将中央三省六部和地方各部门的职责制度归纳总结,然后修订整理成文,铸在铁牌上,树立在京城和各州给百官观看,为了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杨伊从不出面赦免任何犯事之人,哪怕是皇族,这为制度的执行起到了良好的助力。

另外就是“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三大民政了;历代以来,贪污贿赂名目繁多,诸如冰炭敬、门包、印结费等等,但这些中的绝大部分最终都来源于百姓所交的钱粮税费中的火耗部分。

而且,火耗弊端很大,大小官员的职务消费、个人补贴都从里面开支,有的官员还从中贪污舞弊,致使有时一两正税竟要收取二两火耗,而且税制十分不合理,最令人发指的是连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乞丐也要交纳人头税;另一方面各种赋税差役繁重,而官绅地主世家豪族却依仗特权,既不缴粮、又不服役,百姓却苦不堪言。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大隋建国之初就丈量全国土地,改革财税制度,推行“火耗归公”“推行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又配合“高薪养廉”的观念,把火耗集中起来,按官职大小、事务轻繁、权利轻重分发“养廉银”,既缓和了阶级矛盾,又平衡了官员苦乐不均的现象。

还有就是御史台的“巡按御史”和“密折专奏”了,杨伊十分注意监督机制的到位,她一方面命人选拔敢于仗义执言的官员担任监察御史;另一方面经常派出官员四处巡视,搜检官员弊政。同时她推行“密折”制度,鼓励官员检举其他官吏的不法行为,这样通过长期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明暗监督相结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监督体系。

“****”,参考各朝律法,虚行之推行了一系列廉政新举措,“****”和“停轿接状”就是其中的两项,“****”则是相当于廉政档案,虚行之在吏部建立了各级官吏的廉政档案,以此作为官员任免的参照。

而“停轿接状”也是吏部的一个相当强大的措施,可以命名为“首问责任制”,所有官员不论官职大小、职位如何,凡有百姓拦轿告状一律停轿受理,并负追察之责。

“严打”,这毕竟是江湖世界,正所谓“侠以武犯禁”,门派、世家、帮会等势力,免不了有些江湖仇怨,若是遇到了,不免会动手,一动手就可能会伤及无辜,对于这些,大隋一直是依靠着六扇门来处理这些犯事之人,哪怕是追查到华山派弟子身上,也绝不姑息,就更别提其他门派弟子了。

虽然各门各派多有怨言,但是数十年的时间过去,大隋的风气倒是改变了许多,不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也足可以称得上海宴河清了!

大隋的这些新政施行后,成效显著。在这些年间,朋党之风大止、吏治也较为清明、人民生活安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国库充盈。

而这也是大隋有能力连续发动“灭秦”“灭晋”两大战役的核心所在,哪怕是大隋发动了这两大战役之后,如今国库中也还多有余粮,足够在原秦地和新占领的晋国土地上继续施行新政了!

而各国如果不奋发向上,改革鼎新,等着大隋真正的吞并消化了“秦晋”两国之后,到时候,大隋的国力再上一个台阶,其余诸国就是联手,恐怕也只能是被一扫而过了!

……

晋国,谢安深夜亲至杨伊军中,参拜之后,代表晋国世家投降隋国,无条件投降!

晋国本来的期望是,武当山能派出高手辅助,击杀隋国几位统帅、甚至是有机会若能击杀隋国女帝更好,为此司马炎联系了魔门、青龙会、补天道等势力,可是这些势力没有一个敢接手这单子的!

若是张三丰带着武当出手,这些势力可能还会考虑一下,可是只是晋国皇室自身的这些高手,没有一个刺客组织会接手的!

甚至是补天道的石之轩,带着他的一众魔门小弟,在商谈的时候,突然出手,若不是当时燕飞和谢安等众多高手相助,天师教孙恩忽然出手援助,司马炎恐怕就被石之轩给杀了!

而这一战之后,司马炎也终于认命了,这次有燕飞、谢安、孙恩等人出手挡住了石之轩,等着几人不在,可有人能挡?

谢安也道出了石


状态提示:第三十二章 灭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