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康熙康熙>第十章康熙又训练出一支生力军

正在无计可施的康熙得到周培公后,像是得到了救命稻草,一些棘手的问题就跟周培公商量,让他出主意,康熙才有点心安。

一天,康熙忧心忡忡地对周培公说:“我们双方打了好多仗,结果互有胜负。看来吴三桂是很难战胜了。”

看来战争的境况不妙。周培公对着沙盘研究了一番,指着云南地界分析道:“吴三桂的后勤战线长,保障不力,从长远来看,朝廷要占上风。另外,听说他的前线将领与吴三桂之间也存在矛盾,所以他的兵力进攻不力,估计他打到湖南就不往前了。”

听了周培公的这一番论说,康熙还将信将疑,直到前线汇报战况,吴三桂果然打到湖南就停止不前了。康熙这才佩服周培公。

又有一次,他们谈论到二藩。康熙信心十足地说:“此二藩跟吴三桂不一样,他们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没有动静。”

周培公详细地研究了三藩的情况,“耿精忠似乎有点响应吴三桂的意思。唯尚可喜没有动静。”

康熙点头表示同意周培公的意见。

周培公指着广东分析说:“尚可喜这个老家伙是有点鬼道。或许他岁数太大,只想着养老。”

康熙想起他以前曾经有过回东北老家养老的意愿,就说:“尚可喜至今没有反叛的动静。”

周培公建议道:“他现在可能左右为难,咱们能不能给他加点火呢?”

一听这话,康熙来了兴致,问道:“你想怎么加?”这一点和康熙不谋而合。

“他不是有两个儿子吗?我们在他的两个儿子身上做文章。皇上以为如何?”周培公又继续出招。

“甚好,可是朕听说尚之信此人,与他父亲素来不合,他们发生不愉快怎么办?”康熙担心尚可喜扛不住。

但是周培公狡黠地笑了笑,“咱们正好利用他们这个矛盾,给他来个浑水摸鱼。”康熙瞅瞅周培公,这个人真有韬略。

“好,那朕就开始下手了。”康熙坐到龙椅上,下了意旨:封尚可喜为亲王,授尚可喜之子尚元孝为“平南大将军”,授尚可喜另一子尚之信为“讨掳大将军”,当时就差人送往广东。同时命他们会同广西总督一起,去进剿叛军。

康熙写完意旨,笑着对周培公说:“这下尚可喜更不好办了,估计他也收到了吴三桂的信函,逼着他做出选择,他现在左右为难:是跟朝廷,还是跟吴三桂。”

几天后,广东那边果然有动静,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竟然把他的父亲尚可喜幽禁了起来。然后这个人更为狂虐至极,他还效法吴三桂,命令他的士兵都换了明朝的旗帜,都换上明朝的服装,彻底背叛了朝廷。这个人还很执着。

这个可恶的逆子!

更让康熙震动的是,面对儿子的不孝之举,尚可喜竟然没有办法,只能气愤之极,最后竟然呕血身亡!

一时,朝廷的兵力有限,钱粮也不足,也无法再进攻,吴三桂由于后勤跟不上,也是强弩之末。双方在长江两岸对峙。战争进入焦着状态。

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和整个朝廷都高兴万分。尚可喜一死,三藩就失去一个,就剩下两藩了。吴三桂的进攻至此总算被遏制住了。康熙高兴万分,对大臣们说:“现在我们再一鼓作气就可以得到胜利了。为了鼓舞士气,朕准备亲征,争取打败三藩,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听到皇上要亲征,满朝文武都表示反对。大家认为,在这个时刻皇上御驾亲征,只能给士兵增加负担,作用不大,亲征没有用。

康熙听到大臣们的反应不愿意:“朕就那么没有用啦?起码能鼓舞士气不是?”

大臣们也有他们的理由:“皇上御驾亲征,有用是有用,不过作用不大,还不如在后方做保障呢。”

一时间,康熙和大臣们的争论进行正酣之时,传来察哈尔王叛变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康熙就像被人打了闷棍一样,脑袋一片空白。因为,平三藩的战争正在关键时刻,几乎所有机动的士兵都被派到了前线,京城已成空城。康熙苦于无力量对付,扼腕叹息。这真是雪上加霜啊。

因为前方的情况十分吓人,报上来的战况很吓人:察哈尔王骑兵一万,况且已经离京城只有六百里的路程了。康熙眉头紧皱,怎么办?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么大的变故,却没有兵力应付,这可怎么办?

当时,康熙犯愁得一筹莫展,据说心里被堵得吃不下饭了!

正在这时,外面报说:“周培公求见!”康熙也没在意,朕都没有办法,你能有什么办法?

不过看在周培公的面子上,康熙让他进来,很不情愿的。

但是,周培公进来磕头,他的第一句话就让康熙感到高兴:“万岁,臣有一计。”这使康熙感到心里一亮:毕竟有人为皇上分忧!

“快快讲来!”

“请万岁降一道旨。”

“你说的具体一些。”

“将在京城的王公、贝勒和旗主的家奴全部征来,臣大概算了算,可得精兵三万。可以由图海率领,臣来辅佐,臣担保半月之内,必定平定叛乱。”

康熙一听,喜上眉梢,对呀,这样不就得到三万精兵了吗?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站在一旁的图海也跪下来向康熙皇帝保证:“万岁,周培公说的在理呀。这样,平定察哈尔叛乱就有希望了,臣愿立军令状!”

康熙站起身来,走下御座,抓住周培公的手,感


状态提示:第十章康熙又训练出一支生力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